您很久没更新个人信息了

若您的个人信息发生了变化,请及时更新

您有以下信息尚未完善

用户名、昵称、实名、生日、工作单位、邮箱

提示

金库资讯

第六期:金融大格局下的理财师职业生涯规划

金库网

2023-06-26 13:50

金库网

摘要

职业规划就是你投入了一定的量的情况下,由于投入到不同的岗位或者行业,而产生了不同的收益与成果。


本期不是鸡汤,而是说清楚如何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站到事业上升的风口?在金融大格局下完成您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规划就是你投入了一定的量的情况下,由于投入到不同的岗位或者行业,而产生了不同的收益与成果。这里说的是任何职业投入都是一定的,无论是投入的精力、时间,品行塑造等。我就用这个职业规划来讲几件事情,有的是我亲历的,有的是我听的。


1977 年到今天为止已经整整 39 年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1977 8月或7月,邓小平同志与教育部的一次谈话中要求恢复高考,所以 1977 10 月,报纸才发布了这个消息,年底就高考。只要不甘于寂寞、平庸,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更好的人生和职业规划都参加考试。12 届的中学生涌向了这个高考的大门,我就是其中之一。


从得到这个消息到考试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在一起复习的这些人有很多学霸,叫老高三的人。19661965年就读的高中,底子非常好,当时考大学所报的专业其实就是未来职业的前奏。在我印象中,身边这些人仍然摆脱不掉重文史哲轻财经的传统。这些学霸大部分都会考新闻法律、国际政治,而且大家特别偏向于带有外文的外国哲学史,外国思想史,西方哲学这些。底子差的只能选第二类,财经类。


当时选专业的时候都流行形而上,更宏观、更抽象,认为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人上人。十几年后,90 年初,由于不同的选择,职业上的辉煌程度就完全显露出来了。大家再聚的时候就发现,由于专业行业选择的不同,选择财经领域的人比较有发展,而文史哲领域的人,似乎天地不太宽广。

 
第二次的选择,19811982年可以考研究生了,可是在81 82 年的时候重理论宏观,兴商科类。这时候大家知道中国需要学经济,但是学霸要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学、比较经济学。较少的人愿意学会计学、统计学、金融学、税收学、企业管理。同样在这个年代年轻人的职业选择非常宽裕。


有一两年大家讨论的问题不像第一次高考那样,当时我们身边分成了两拨人,一拨人想考财政,另一拨人想考金融,想考财政的人多,想考金融的人少。原因非常简单,当年是大财政小银行。如果再宏观点说,叫一计委,二财政,不三不四是银行。银行是国民经济的出纳。出纳是丫环拿钥匙当家做不了主,那时候人民银行是委身于财政部大楼里面,每一层有几间办公室,由财政代管,所以很多人去报了财政。


通过看电影我们知道,在发达国家,最好的楼都是银行的。银行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尽管现在银行不像发达国家那样,但是中国只要搞经济,必然会是大银行、小财政。中国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会见了新西兰中央银行行长,中国领导人说,您是我上任之后见的第一个外宾,因为银行和中央银行将会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中起到最重要的作用。


十年过去之后,大家看看现在的局面变化,金融在 80 年代后出现了裂变,这个裂变也可以说是扩张,而这个裂变和扩张产生了太多的职位和机会。
举个例子,80 年代中期,管理全中国金融的机构就是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管理司,我们简称经管司,司长、副司长、处长、副处长,加上行员二三十人,管银行,管证券、保险、基金、非银行金融机构、信用社、典当铺。可就在一个司的基础上,十年里变成了三会,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再加上中国人民银行的部分司局的金融管理职能,裂变产生了上百个部级以上干部,司局级以上干部超过 500 。并且每个省都有银监局、保监局、证监局,但是财政有过这样的裂变吗?虽然财政这个领域比我刚才说的文史哲新闻单位要裂变扩张得多,但远远比不上金融。


我讲这两个例子是想说,都是优秀的人才,投入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行业与岗位的选择不同,十几年,二十几年之后完全是不一样。这就应了咱们中国人的那句话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


第三个例子,就是在回味人一生的选择。40 多年前的北京是没有这么多丰富的夜生活,没有社交活动,晚上我就泡在了一个大学的图书馆,认识了一位老图书馆管理员。他的俄文非常好,我就和他聊天,聊深了,他就给我讲了一下他自己的历史。


卢沟桥事变之后,偌大的华北已经放不下一张课桌了,北京的这些大学的学生帮同学去抗战了,于是就产生了一个去哪儿的问题,去西安还是去延安?有的说去西安,有的说去延安,他说我是要去延安的,结果走到了半路,我的女朋友听说延安比西安艰苦,西安还认识点人。亲戚去了西安十年之后,那批去了延安的同学就已经变成了进城的共产党高干,而领导我这个大学的党委书记和校长也是去延安的这拨人。我和太太去了西安,全国解放之后,就在大学教书,所以老感慨这段,总埋怨我老婆去了西安,如果我要去了延安,今天我就是大学党委书记。


通过这几个例子我想说明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是对想要从事的行业,职业,甚至现在正在从事的岗位十年之后的兴衰的判断。不看现在,而是要看 10 年、 15 年。中国的金融大格局是什么?正在往什么方向演变?


只有把握了大格局的演变,才能在这个大背景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调整。
中国金融的大格局有两句话:一是金融的个性化,第二是泛金融化,这两个是中国金融发展的基本格局。金融个性化就是相对于标准化而言的,传统的金融就是标准化,全国人民享受仅有几款金融产品,不论钱多钱少,都享受同样的报酬率。


现在中国老百姓越来越有钱,就出现了金融个性化的问题。从两个方面看:
第一,个性化叫做机构的个性化或部门的个性化;
第二,中国金融个性化发展规模。


机构在这一二十年里,保险、基金、信托、私人银行、财富管理、资管、第三方理财、独立理财都在做金融个性化。看量与规模,看影子银行就够了。影子银行的本质我认为就是中国金融个性化的顽强反映。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之大出乎人们想象,影子银行的定义都有不同争论,咱们不去讨论这个。


大概说一下,5 年前,2011年中国 GDP 48万亿,估算影子银行的规模是9万亿,大体上占中国GDP20%。只过了两年,2013 年中国的 GDP 已经达到了 58 万亿,可是影子银行的规模已经达到了 18 万亿,占 GDP31%32%,影子银行的发展速度,从规模上、资金上看,远远超过 GDP 的发展,但是为什么没引起大家的高度的重视呢?我认为这正是反映了财富的特征,财富是无声的,只有搞革命、搞运动才是有声音的,中国金融的个性化还会继续发展。
第二,中国的金融也在向另外一级发展,南辕北辙。就是我说的泛金融化。


泛金融化例如,P to P、小贷、微贷、网上基金,这就是泛金融化。


泛金融化发展到今天有三个特征。
第一,做泛金融化的人大部分不是金融专业的,从蚂蚁金服到前海人寿,就算是专业人员咱们也干不了,道理自己琢磨。
第二,泛金融化使金融消费者扩大了,原来你3万块钱,5万块钱能贷款吗?现在P to P,小微贷款都可以贷到,于是就变成了金融消费者。
第三,我认为是资金量不大,规模不大,但是惊天动地。


如果不算上第三方支付的,就算存、贷、投,也就1万亿人民币规模。中国的泛金融化的发展在全世界来说都是非常快的,我觉得它跟中国的电商的发展有相同之处,原因之一是中国的线下服务做得太烂了,给了线上巨大的机会。中国的泛金融化实际上是对中国过去若干年金融发展不完善的一个补充。小贷、微贷、微投在日本、香港、新加坡早就有了,而我们没有。所以泛金融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补充。


在这样的大格局下,得出了金融行业发展的预测和个人的建议。
第一,传统金融从业人员趋于饱和。
第二,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的人才需求将会越来越旺盛。
第三,对于理财师来说,金融个性化可能是理财师们的最佳选择。


所以建议大家应该多注意私人银行、财富管理、独立理财、信托、基金、保险,还有资产配置、法律、税收等方面的学科要加强学习,要学CFPAFPCFA,学会计、税务、私人银行,随着行业的发展能有相应的储备。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金库网版权所有/金库原创"字样的文章,均属金库网原创作品,其版权由金库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需转载金库网原创作品,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库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责任编辑:王老师

文章评论

金库君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

登录或注册以获得最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