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点
今天的课程主要讲什么内容?
今天的课程主要讲股票市场运行框架,包括周期风格与信号和分红。我们会从市场的整体运行框架出发,深入理解股票市场的逻辑及具体分析点,并帮助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分析框架。
-
要点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经济周期?
我们研究经济周期是因为股票市场本质上是反映经济周期的一种金融产品。经济的高峰和低谷会直接影响企业盈利,进而影响股票市场的表现。理解经济周期有助于我们把握市场走势和制定投资策略。
-
要点
A股市场具有多大的周期性特征?
首先会分析A股市场的周期性特征,强调股市与经济周期高度相关。经济周期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影响企业盈利,进而影响股票市场的表现。
-
要点
经济周期是如何影响实体经济和股票市场的?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刺激经济,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并支持企业投资需求,金融机构(如银行)提供融资支持。这些政策最终体现在GDP回升和价格变化上,形成经济周期的完整链条。同时,行业景气度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不同行业会受到经济周期的不同影响。
-
要点
投资端主要涉及哪些行业?
在投资端,主要包括房地产、基建、制造业等行业。例如,房地产领域有万科、保利等上市房企;基建领域涉及中国中建、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以及各省基建公司,并且与之相关的钢铁和建材行业也有很多上市公司;此外还有有色、化工以及自主可控的半导体等制造业。
-
要点
消费端如何分类,并举例说明?
消费端分为必选消费品和可选消费品。必选消费品是指无论经济好坏都需要的基本生活需求,如食品饮料(如茅台)、商贸、农林牧渔和医药生物等行业;可选消费品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均GDP提高时出现的升级消费,例如家用电器、汽车、旅游休闲等。
-
要点
出口行业及服务实体的行业有哪些?
中国作为出口大国,拥有家用电器、电子、纺织等多种出口行业,同时也包括农业出口。此外,为实体行业提供服务的金融、物流、互联网等行业也是上市公司的一部分,其中银行、券商、保险等金融机构占据了较大市值权重。
-
要点
经济周期演变与行业指数之间有何关系?
经济周期变化会影响各个行业的表现,行业之间存在轮动现象。随着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顺周期、逆周期及其细分阶段),如触底回升阶段,金融、地产、食品饮料、耐用消费品和化工与交通交运行业的盈利改善较为明显;而经济持续复苏时,可选消费品表现较好。逆周期中,经济下行时周期类行业如钢铁、有色等景气度较好,而在经济触底后再次下降时,通信、电力设备、新能源、公共事业等防御类行业景气度较高。
-
要点
在经济的不同阶段,行业轮动的根源是什么?
行业轮动的根源在于经济周期中,哪些行业的盈利在特定阶段更加稳定或出色。例如,在经济回升初期,金融地产和必选消费品表现较好;在后周期阶段,可选消费品的表现会更为突出;而在逆周期经济企稳触底时,周期性行业可能表现较好;当经济重新进入下行周期时,防御性行业如公用事业、通信等可能会相对表现较好。
-
要点
当前处于什么样的经济周期?
从2020年以来,中国经济确实进入了一个相对下行的周期,受到房地产周期走弱、疫情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但目前,经济已逐渐进入磨底状态,从GDP数据看,名义GDP虽未见显著改善,但在实际GDP企稳并开始高于名义GDP,显示出价格出现负增长和通缩压力,导致市场对经济预期偏悲观。
-
要点
未来经济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未来经济需要弥合产需矛盾,即要么降低生产,要么刺激需求,以使价格能够回升,反映在CPI和PPI上。当前经济正处于触底摸底阶段,仍需政策刺激来促进价格和利润的逐渐改善。
-
要点
美林投资时钟如何划分经济周期以及对应的大类资产表现?普林格周期与美林投资时钟的关系是什么?
美林投资时钟按照通胀和GDP的方向将经济周期划分为衰退、复苏、过热、滞胀四个阶段。在衰退阶段,债券和现金表现最优,股票和商品表现较差;复苏阶段,股票表现最优,债券其次;过热阶段,商品表现最好,其次是股票;滞胀阶段,现金优于债券,而股票和债券表现不佳。普林格周期是由国外投资人士提出的周期理论,它从资产表现出发,根据债券、商品、现金等大类资产的表现来倒推出当前所处的经济周期,并进一步推断股票的表现。这与美林投资时钟从经济周期推导至资产表现的视角不同,但本质上都是探讨经济周期与资产轮动之间的相关性。
-
要点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财政收入和支出如何变化,企业面临哪些挑战?
在经济下行时,财政收入会降低,财政支出也会减少。这导致企业面临需求不足、商品价格下跌以及老百姓收入增速下行等问题。由于收入下降,居民消费意愿降低,进一步加剧了对企业商品需求的减少,形成恶性循环。在这个阶段,股票表现不佳,债券表现较好,因为大家倾向于防御性投资。
-
要点
政府如何通过逆周期调控来应对经济困境?
政府实施逆周期调控,具体措施包括增加财政支出、给地方政府划债以化解债务压力,并对企业和资本市场提供支持工具,如降低贷款利率、增加补贴等,旨在支撑经济复苏,让经济回到上升轨道。
-
要点
逆周期调控政策对大类资产配置会产生何种影响?
如果政府的逆周期调控政策有效发挥作用,企业开始积极融资、扩大生产,居民消费增加,房地产市场逐渐平稳,这些积极变化将形成正向循环,推动经济向上发展。在此过程中,企业盈利改善会促使股票和债券配置发生彻底逆转,从债券为王转向股票为王。
-
要点
信用周期与股市的关系是什么?滞胀环境下,信用周期如何影响股市?
信用周期是经济周期的一部分,其扩张与收缩与经济周期紧密相关。当经济向好时,企业及个人愿意借贷,信用扩张带动社融增速提高,这时股票和商品价值体现;反之,经济下行时,信用收缩,社融增速下降,利率上升,债券表现较好,而股票表现相对较弱。滞胀时期,经济虽然处于下行状态,但融资需求依然较高,社融增速不会立即下降,而通胀维持高位,利率保持在高位,导致信用受阻,实体融资需求转弱,这时股票的表现往往不佳,有“滞胀无牛市”的说法。
-
要点
在不同的信用周期阶段,哪些行业在股市中表现较好?
根据历史数据,在社融向上、利率向下的复苏阶段,风格偏向小盘股;在社融向上、利率向上的过热阶段,全面牛市中多数行业上涨;在滞胀时期,大盘股通常表现较好,而小盘股跌幅较大;在社融向下、利率向下的衰退阶段,多数行业表现较弱。
-
要点
在信用周期的不同阶段,股市的表现和风格是如何变化的?
在信用周期的不同阶段,股市呈现出不同的走势和风格分化。例如,根据过去历史分析,银行板块作为A股上市公司中的重要部分,其股票价格与实体经济活动密切相关,会随着信用周期的波动而切换牛市或熊市状态。
-
要点
为什么银行板块的净息差会越来越低?
银行板块净息差变低主要是因为贷款利率持续降息,尤其是2022年开始,由于贷款利率下降快于存款利率,导致银行的息差收窄,进而影响到银行利润增速的降低。
-
要点
银行股在2023年下半年以来为何出现涨幅较大?
尽管银行净息差和利润在下降,但自2023年下半年起,银行股因估值变得非常便宜(如PB1低,部分银行PB仅0.5倍),出现了一波明显的上涨行情。此外,国家也意识到银行利润下降可能导致经营压力,可能会通过注资等方式支持大型商业银行增强抗风险能力和放贷能力。
-
要点
股票市场与企业盈利周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股票市场的表现与企业的盈利周期密切相关。在牛市初期,股价可能以提升估值为主,即使业绩尚未改善,市场对未来乐观预期也会推高股价。后期若业绩改善,则股价会继续上涨;若业绩未改善,则股价会下跌。长期来看,股市表现与盈利是密切相关的。
-
要点
科技股的估值为何有时会非常高?
科技股因其具有较大的想象空间(如高科技人才和技术突破的可能性),市场可能会给予很高的估值,有时甚至达到100倍、200倍。然而,如果实际业绩未能达到预期,高估值将面临重大的回调风险,这便是科技股波动性较大的原因。
-
要点
股票市场是否也会受到政策周期的影响?
是的,股票市场确实会受到政策周期的影响。A股每隔五年大约会遇到一次因政策呵护而带来的股票价格反弹,例如2004年中小板、2009年创业板、2014年沪股通开通以及2019年科创板推出等。
-
要点
政策工具如何影响股票市场?汇率变化是否也会对股票市场产生影响?
政策工具有信贷政策和货币政策。信贷政策通过放松信贷促进经济改善,进而带动企业盈利提升,对股票市场有积极影响。货币政策如降准降息可以增加市场资金,降低贴现率,提高股票估值。此外,公开市场操作也能注入流动性,降低利率,刺激股票市场。是的,强势的汇率有利于股票市场。比如2005年人民币升值时,外资流入购买人民币资产,包括股票和债券,这会推动一波股票市场的反弹。
-
要点
财政政策如何影响股票市场?
财政政策扩张(如财政支出大于收入)能刺激经济,扩大总需求,改善企业盈利,从而对股票市场有积极影响。国债发行、减税(包括给居民和企业)、出口退税等都是财政政策的具体措施,它们可以增加消费动力、降低企业成本、提升出口类上市公司业绩,进而推动股票市场的反弹。
-
要点
最近有哪些有利于股票市场的政策工具?
近期推出的一些政策工具有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与央行互换便利,允许金融机构通过抵押资产融资并加杠杆投资股票或ETF,增加了股票市场的购买力。
-
要点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的作用是什么?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是一种渠道,让上市公司和大股东能从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用于回购或增持股票,从而影响供需关系,提升股价。
-
要点
产业政策如何影响股票市场?
产业政策如支持特定产业发展(如低空经济),可以改善相关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这也是政策周期对股票市场产生积极效应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