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商品专为会员推荐的商品,且该商品的学时不占用会员学时,领取该商品后需要完整观看,不能拖拽进度条快进,观看过程中会随机弹出观看互动的弹窗,需要确认后继续观看,所有弹窗都确认后,系统即认为您完成了完整的观看,才能获得该课程的学时。

您很久没更新个人信息了

若您的个人信息发生了变化,请及时更新

您有以下信息尚未完善

用户名、昵称、实名、生日、工作单位、邮箱

提示

商品详情页

130

税务合规与优化:企业家的新时代机遇

发布

2024-12-06

AI总结
讲师介绍
要点回顾
用户评价
关键词
  • 税务合规
  • 企业家
  • 税务机关
  • 身份规划
  • 免税待遇
  • 国籍身份
  • 税务居民
  • 纳税人
  • 追征期
  • 罚款
  • 税务登记
全文摘要
本次课程深入探讨了税务合规在新时代对企业及个人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官方税务机关公开案例,强调税务监管的加强和应对策略。案例涵盖身份规划对税务影响、欠税的补缴原则、税务机关的追缴权限、'偷税'定性的严重后果以及境外交易、财政返还、咨询费套现等税务风险点。讲师指出,税务合规已成为企业家必须面对的关键议题,需采取积极策略避免税务风险,尤其在税务机关严查背景下,理解和遵守税法规则至关重要。课程通过具体实例,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在当前税务环境下如何自救与应对的指导。
章节速览
  • 00:12
    税务合规与创新企业家新时代机遇探讨
    本次课程重点讨论税务合规和创新企业家在新时代的机遇。首先,通过分析各地税务机关公开的真实案例,解读税务严查背景下企业家面临的挑战。随后,探讨在当前税收严格征管的环境下,企业家应如何进行合规性应对、处理应急情况及自救措施。强调所有案例解读基于个人观点供参考,且所有讨论和方法均建立在税法合规的基础上。
  • 02:59
    2023年度审计工作报告揭示税收征管严格性不足与未来加强监管的方向
    国务院2023年度审计工作报告指出,当前存在监管不严格、制度漏洞的问题,导致应征税款未完全征收,涉及个人所得税、消费税、房产税等多个税种,未收税款金额高达百亿级。报告强调税收减少的现状,并提出加大严查和税收征管力度的基调。过往税务机关注重服务,甚至邀请纳税人评价服务质量,但未来将弱化服务,更加强调监管,确保所有应征税款归入国家财政收入。
  • 06:01
    小企业税务查账补税的挑战与应对
    对话讨论了税务查账对小企业的影响,以及税务机关在面对纳税人欠税情况时的严格态度。提到了税务机关可能会频繁倒查企业税务记录,强调合法合规是企业经营的前提,并指出税务机关在查账时不会因为企业或企业家的其他贡献而放宽要求。以一个具体案例说明,云浮市云城区税务局要求某企业提交自开业以来的所有材料,显示税务机关对历史记录的严格审查。这提醒企业不应抱有侥幸心理,需重视税务合规。
  • 08:50
    企业家身份规划对税务影响的案例分析
    讨论了企业家通过获取香港居民身份证等方式进行身份规划,以期享受税务优惠的案例。具体分析了S先生在深圳税务局申请免税待遇的情况,指出根据财税字1994年的20号规定,外籍个人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分红免税,但S先生并未因持有香港居民身份证而享受此待遇,涉及内地税务机关采用的加比规则。
  • 11:07
    香港身份证与税务居民身份对免税待遇的影响
    对话围绕持有香港身份证的不同身份状态对享受免税待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首先解释了香港身份证分为非永居和永居两种,非永居身份持有者即使在深圳有住房,工作,也不代表享有外籍身份,因此不享受免税待遇。进一步讨论了若S先生持有永居身份,是否能享受免税待遇,指出这取决于是否保留大陆户籍。若保留大陆户籍,从税务角度看,S先生仍被视为大陆居民,存在税务风险;若放弃大陆户籍,理论上可以享受免税待遇,但实际操作中存在税务机关观点的差异。最终强调,税务机关在处理此类案例时,应关注的是个人的国籍而非税务居民身份。
  • 16:02
    维维股份子公司欠税及税务机关追缴行为引发讨论
    维维股份的子公司枝江酒业欠下8500万税款及滞纳金,引发舆论关注。讨论焦点在于税务机关是否倒查了30年,尽管税务机关否认有此计划,但实际操作中存在争议。欠税应当依法追缴,但程序上的瑕疵引发企业家的担忧。税务机关解释称,不是主动倒查,而是因其他部门告知有欠税情况而进行追缴,这种做法存在可探讨的空间,特别是在追诉期限过后的税款追缴问题上,引发了对企业安全感的质疑。
  • 19:18
    避免被定性为偷税的重要性
    讨论了欠税和偷税的区别,强调被定性为偷税将面临无限制的追征期和高额罚款的风险,提醒企业家和高净值客户应尽力避免这种情况。
  • 21:27
    如何界定偷税行为:税务机关通知与申报义务
    在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的情况下,可以界定为偷税行为。尽管不申报未被税务机关发现可能不会立即被认定为偷税,但确实构成欠税。要明确偷税行为,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应交税款未交,二是存在明确的交税程序和渠道。通过举例说明,可以更清楚地理解这一观点。
  • 23:07
    个税APP新增项目引发的纳税关注
    个税APP近期更新将经营所得、股息红利、财产租赁和财产转让等收入纳入纳税明细,引起企业和个人的关注。税务局澄清此改动旨在完善个人所得税税目,强调如果未申报这些收入,将可能被认定为偷税。例如,个人出租房屋或在二手交易平台如闲鱼上售卖物品的收入,如果没有申报,也可能被视为偷税行为。因此,提醒所有人需注意自身的纳税情况,确保合规申报和缴税。
  • 26:43
    劳务报酬和境外交易的税务风险
    讨论了劳务报酬,如推荐工程项目所获得的好处费需要依法纳税,强调了未申报可能被认定为偷税的风险。同时,提醒不要因交易发生在境外而忽视税务责任,税务监管将越来越严格。
  • 29:32
    劳务报酬和境外交易的税务风险
    讨论了劳务报酬,如推荐工程项目所获得的好处费需要依法纳税,强调了未申报可能被认定为偷税的风险。同时,提醒不要因交易发生在境外而忽视税务责任,税务监管将越来越严格。
  • 34:02
    财政返还收回及企业应对策略
    讨论了财政返还收回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指出,如果补贴是违法给予的,应该收回,但合同双方存在过错时,损失应当分摊。提出了企业在面临财政补贴收回时的两种自救思路:一是如果之前已交过税款,可以尝试与税务机关沟通退还税款;二是对于被要求支付利息的情况,应明确合同性质,要求对方提供借款合同,并利用利息抵扣所得税的政策来减少损失。
  • 39:16
    公司注销后股东责任及应对策略
    讨论了企业在注销后,股东可能仍需承担公司未了结的债权债务责任,特别是税务责任的情况。依据最高院的司法解释,即使公司已注销,债权人仍可要求公司承担责任,股东可能被要求补缴欠税。建议企业主在面对此类情况时,应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包括退还相关款项和支付利息,同时考虑积极自救或寻求法律救济。
  • 41:09
    通过咨询费套现的税务风险及应对策略
    讨论了企业通过咨询费方式进行套现的现象及税务局对此的查处力度。通过案例分析,指出税务局关注咨询报告的复杂度和价值,而实际上,真正有价值的咨询内容往往不会完全体现在书面报告中。此外,提供了在税务审查中可能的抗辩理由和处理方法,强调了在税务问题上全面考虑和合理解释的重要性。
  • 44:55
    税务检查中的重复性原则与实际应用
    税务机关在查服务费时遵循重复性原则,即公司自身能完成的工作不应花费额外费用委托他人。然而,这一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例外,如华为虽有法务部仍需聘请外部律师,以及房地产公司可能因内部团队表现不佳而寻求外部销售团队协助。这表明在遵循税务规定的同时,需考虑实际业务需求和效率。
  • 47:06
    公司员工为公司开具发票的税务风险及操作建议
    讨论了公司员工能否为自己的公司开具发票并以此方式获取报酬的问题,分析了在不同情况下这种做法的税务风险和合规性。指出,如果开具发票的内容与雇佣合同内容一致或相似,则不允许这样做,可能被视为偷税。而如果发票内容与雇佣合同内容不一致,则需要具体分析,但为了安全起见,建议避免与公司存在雇佣合同关系,以降低税务风险。
思维导图
原文
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探讨一个非常带有实务性的话题,这个话题是 “税务合规和创新,企业家的新时代的机遇”。应该说税务的课程,在 2024 年尤其是这几个月,可以说是非常的热门。这个热门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税务的话题,是咱们很多企业家非常关心的话题,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常识;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最近这几个月里面,发生了很多很多的事情,这些事情给我们很多的警示,给我们很多的启发。那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目的和目标,我们今天选择了这样一个话题,来和大家进行探讨。
那我们今天的课题,主要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我们会讨论一些重要的税务案例,我把它取了一个标题,叫做 “颗粒归仓精神下,税务严查案例的解读”。接下来在这一部分,给大家讲的所有的案例,都是来自于各地的税务机关公开的案件。所以说不存在任何编造案例的情况,我们所有的案例都是来自于税务总局,或者是各地税务局的官网,非常真实。甚至有一些案例,我直接放了税务机关官网的截图,来证明它的真实性。当然针对这些案例,我也有一些解读和大家来分享,这是我们讲的第一部分。
那在第二部分的课程当中,我会给大家重点介绍,在目前的税收严征管的环境下面,咱们的企业家应该怎样去做一些应对、处理一些应急、进行一些自救,我们会讲这些实务性的话题。
那么在这里,在咱们开始咱们的两个话题的讲解之前,我先明确几件事情。第一件事情,那就是今天所讲的所有的案例的解读,都是来自于我个人的观点,所以说,仅供大家参考,这是第一个前提。第二个前提,大家一定要明确,就是我们所讨论的所有的案例,所有的方法,优化的方法也好,合规的方法也好,都是建立在税法合规的基础上。我们不存在任何的,说这是一个灰色地带,这是一个可左可右的一个情况,我们所有的内容,都是建立在合规的基础上。这个是咱们上课之前,给大家讲的两个前提。
好,我们正式开始。首先我在我的讲义的第一页,就放了我们国务院 2023 年度的这个审计工作的一个报告。在审计工作报告当中,我用黄色的高亮给大家标注出了重点。这个高亮的内容,就是在我们的这个审计的工作报告当中,提出:这个我们现在存在一个什么情况,存在一个叫做征管不够严格,制度漏洞。这个是什么意思?就是该收的税没有收全。在这里,我们的这个国务院,在这个审计工作报告里面,他提到了一些税种,比如说像个人所得税、消费税、房产税,他总的没有收上来的税款的这个金额,高达亿级,可以说高达百亿级。比如说大家这里看到 449.42 亿,在这里又是 58.9 亿,可以说金额是非常大。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咱们中国人做事情,喜欢先定一个基调。这个是什么基调?就是税收少了。那这种情况下,税收少会有一个什么情况?那就是我们要加大严查。这是一个总的基调。
另外,我们看下面我给大家标注红色的字体。这个红色字体又提到什么,正是因为上面的制度的漏洞,和监管的不够严格,我们要干嘛?我们要加大税收的征管力度。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个小知识,那就是在过往的年度里面,税务机关非常强调什么?非常强调服务(非常强调服务),甚至我听说,有一些税务局,会让纳税人给税务机关的服务来打分,就像我们去买东西一样,有点像这个税务机关的大众点评网,哪个地方的税务局服务得好,哪个地方税务局服务得不好,他非常看重纳税人的服务评价。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可以说是比较确切的消息,就是接下来税务机关会弱化服务,注意我用的词是弱化,我没有说不服务,我是用的是弱化。我们更进一步要强调什么是监管。
那这样一种做法对不对?站在一个纳税人的角度,我觉得这样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为什么?因为税务机关它是一个执法部门,是一个监管部门,它不是一个商家,它不需要你说,你给他一个好评,说这个税务局的这个税务专管员态度特别好。它不需要这样,征税让所有的应征的税款颗粒归仓,颗粒归到咱们国家的税收的财政收入里面,这是税务机关的一个职责。所以这一点我想大家一定要明确,我们要本着一个非常准确、积极的态度,去看待这样一件事情。
那么,这里我当然放了一些内容,比如说像 “税务查账补税,这不是要了这个小企业的命吗”。我放了这些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这个东西是有一个纳税人,他在这个税务局的官网上,提出一些抗议,说我们小企业活不下去了,这个你还来查我们,是不是会导致我们怎么样。当然咱们知道,税务局官网的回答基本上是,基本上是没有正面去回答这个问题,只能说一事一议。如果说这件事情确确实实,你是不需要交税的,甚至需要退税的,咱们税务机关不会为难你,税务机关是不可能为难你的。但是如果这件事情你应该交税,你本身就是欠税,那么这个税务机关的态度就是什么?就是你不要管你自己是什么情况,你就必须该交的税把它交上来。这是两码事情。
曾经在我们很多这个案例当中,咱们中国大家知道,这个舆论的力量是很大的。说这个企业怎么样怎么样,这个企业家以前捐助过很多的希望小学。这时候我在我自己朋友圈,就举了个例子,就举例子就什么,就好比一个杀人犯,好比一个杀人犯在法庭上说,他曾经是这个三八红旗手,他法庭上说,他曾经是一个高校的一个德高望重的教授,这个跟他杀人没有任何的关系。所以税款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你有欠税,这个我提醒大家,如果有欠税,不要找任何理由,该补的税咱们必须要补。这是咱们今天讲课的一个基调,我相信大家也听到了我的基调,对吧?这个合法合规是咱们的一个前提。
那么同时大家注意,很多时候,今年税务机关还有一个这个精神,或者是方向是什么?就是倒查。在倒查情况下,我这里放了一个 2024 年 5 月 15 号,刚刚这个云区云城税税通 20246025 号的一个文件。这是云浮市云城区税务局,他做了一个什么通知?他让一个企业,他说开业至今所有的这个材料,这开业至今,这个,这个我特别上那个天眼查去看了一下,看看这个开业至今到底多少年,结果一看,大概有十几年的数据,税务机关都要看。那你说你说这有没有问题?当然我们后面会讲到,但是我这里显示这一页的这个内容,给大家看,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咱们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接下来倒查的事情会频繁发生。大家注意我今天的讲课的用词,我说的是倒查的事情会频繁发生,我没有说税务局要频繁倒查,对吧?一个是主观的,一个是客观的事实,所以大家一定要区分清楚。
好,那么有哪些这个非常重要的案例?第一个案例就是我们很多的,我们今天来听课的这个小伙伴,可能你手头有一些企业家的客户,那这些企业家客户,可能在现在很热门的一件事情,就是做身份的规划。那么身份规划我放的第一个案例,就是身份规划以后对你税务的影响。比如说这个案例是什么?这个案例是这个 S 先生,这个 S 先生,这个案例是深圳税务局的一个案例。这个 S 先生干嘛?他拿到了香港的居民身份证。然后这个 S 先生,他拿境内公司的分红,他想到,咱们国家的税务机关有一个规定,什么规定?我们国家的规定是这样的,这规定来自于财税字 1994 年的 20 号。这规定说的是,外籍个人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分红,是免税的。那意味着什么?那就意味着这个董事长 S 先生,他拿到分红,他在中国的深圳市的税务局,申请干嘛?申请免税的待遇。
我想这个是很多我们现在的,我们的各位学员,在周围周边的一些朋友听说过的。哎,很多人跟你讲说哎,我搞一个香港的优才,搞一个香港的高材,搞一个这个希腊的永居,比如说搞一个什么圣基茨的护照,跟你讲很多这样的东西。那这种情况下,对你的税收有没有影响?是不是这个 S 先生,他拿到了香港的居民身份证,提供了香港居民身份证,他就可以享受这个所谓的免税?咱们直接说结果他没有享受,他无法享受,这个是结论。什么原因?什么原因?那那一届税务机关采用了一个规则,叫做加比规则。咱们在学这个税务的课程当中,这个规则是一定要学习到的,加比规则。那么加比规则,他通过加比规则的考察,他发现什么?他发现 S 先生在深圳有住房,比如说这个,他在深圳的这个罗湖区,他有住房,同时他的工作地点就在深圳。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发现什么?他说虽然,你拿到了香港的居民身份证,但是并不代表什么,并不代表你是,你是这个外籍。有人说这个不理解,这个什么叫拿到居民身份证,还不是外籍?我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香港的这个身份证,它分两类,一类叫做非永居,一类叫做永居。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其实并没有拿到永居的身份,大家能听懂吗?拿到永居身份,简单讲比如说,你现在去申请一个香港的高材,咱们说高材,咱们很多企业家申请的是高材,你申请一个高材,你一开始拿到批件以后,你拿到的是一个非永居,或者咱们大白话来讲,拿到一张临时香港身份证。7 年以后干嘛?7 年以后你你干嘛?你可以拿到一个香港的永居身份证。所以这个人他拿的是非永居,他拿到不是永居,这一点大家要注意的。所以这里他没有享受到这个规则。
但是在这个案例当中,这个案例当中,其实还有一些细节值得我们去思考。比如说第一个问题是,如果这个香港人,如果这个 S 先生他拿到了永居,他能不能享受这个这个免税的待遇?他能不能享受到免税待遇?其实要分几种情况看,这个问题,远远要比咱们想象的要复杂。比如我这里列了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拿到香港优才,保留大陆户籍。这什么意思?这就是我们通常的我拿到 7 年以后,我自己拿到了一个香港的身份,但是我依然保留着大陆的身份证,大陆的户口本,大陆的一些身份的证明。所以这种情况下,其实与严格意义来讲,它是什么?它只能说是大陆人,从税收角度来讲,他就是个大陆人,大家能听懂吗?所以你如果不放弃大陆的户籍,你依然是有税务上的风险的。这个咱们后面讲到具体实操的案例的时候,会给大家讲到。
那第二种情况是什么?就是拿到了香港的优才,然后我放弃了大陆的户籍。那这种情况下怎么样?这种情况下,其实我要表明一下态度,我的观点和刚才税务机关的观点,有那么一些小冲突,供大家参考。我来解释一下,首先拿到香港优材,拿到香港的这个永久居民身份,我放弃大陆户籍意味着什么?放弃大陆户籍,很可能是我大陆的那个红本本的护照,我不要了,我拿去拿香港的护照。那从我的国籍身份来讲,我是一个香港人,对吧?或者说我是一个中国香港籍的人,我不是一个中国大陆籍的,或者咱们传统意义上讲中国籍的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是可以享受什么?分红免税的待遇的。因为在我们这个政策里面,我们前面的这个政策里面,这个这个规定里面,人家说的是外籍个人免税,从来没说外籍的非居民个人免税。所以我的态度是,我表明我自己的观点,深圳税局的这个处理有一些小瑕疵,其实严格意义来讲,我的一个观察的重点,应该是在于他的国籍,而不在于所谓的税收居民。什么意思?就是我是一个美国人,但是我是中国的一个税务居民,这个 94 年的 20 号,从来没说,我的免税待遇只给外籍非居民,我如果是个外籍居民能不能享受,这件事情我是存疑的。但无论如何,如果在这个案例当中,这个 S 先生,只拿到了一张临时的居民身份证,那么税务机关在查这个案例的时候,他的立足点也是有问题的,不应该去分析他的税务居民身份,而应该分析,什么而应该分析,你的什么国籍,你的国籍,你的国籍是什么,你的国籍还是咱们中国人,对吧?你还是中国大陆籍的咱们的一个公民,所以说你是不能享受的。这个案例给大家启发是这些内容。
那么,接下来一个案例,我想大家一定听说过,就是所谓的维维股份的这个案例。维维股份的这个子公司,这个枝江酒业,他欠了 8,500 万的这个税款,连通滞纳金在内,一共欠了 8,500 万。那这个维维股份,当然是,一定是依法补税的。但是这件事情引发舆论的讨论是什么?引发舆论的讨论,就是,你这税务机关倒查了人家什么 30 年。这个案例,在我的一些,这个咱们的一个税务的实务的这个圈子里面,咱们一直在讨论这件事情,到底怎么去看待。我认为首先一点明确一个原则,欠税应该交税,这是个常识,这是没有做错的,但是程序上有没有瑕疵?程序上是有瑕疵的。虽然咱们的税务机关,在舆情的管控上,或者说在集答记者会上特别提到,说什么说这个税务机关没有什么,没有 30 年的倒查的计划。这就跟我刚才讲的,你没有倒查 30 年的计划,和你发生了 30 年的倒查的这个事实,其实两者是不矛盾的,对吧?两者是不矛盾的。
对于咱们纳税人来讲,从来不会因为说什么,从来不会因为你主观上没有这个想法,我就不担心,是吧?我说出大家所有企业家的一个担心、一个忧虑:我并不关心你有没有一个官方的文件,我并不关心你国家税务总局的领导,你是不是下达了这样一个精神,我只关心这事,这件事情你做了没有?对吧,这件事情你做了没有?
我举个很简单例子,就像咱们路上开车一样,对吧,路上开车一样。这个人车技不行,车技不行,天天撞人,天天撞车,你怕不怕?你肯定是怕的。然后这个人说我是真的不想撞,你会因为他说他不想撞你就不担心吗?那是不会的,对吧?所以,这个事我们我们觉得是值得商榷的。你存在这样一个事实,你不能怎么,不能以主观上没有这个计划来什么,来做一些带引号的搪塞,带引号的搪塞。
这是第一个。第二个要注意的是,税务机关在这里提到说什么,说这个他并没有倒查 30 年,他是对于欠税的一个追缴,而且现在咱们的税务机关还有个说法,什么说法?就是他不是想征你的税,是别的部门告诉他有人欠税。大家能听懂这个逻辑吗?大家听懂逻辑,就打个比方,30 年超过了税收的征管期,税务机关是没有权利怎么样去查的,但是税务机关换了个说法,税务局说我没有查,是谁,是审计署特派办告诉我,这个中央巡视组告诉我你有欠税,那你有欠税我得追缴,这是我税务机关的责任。但这有没有问题?这我认为,这其实是有一些什么瑕疵的,可探讨的空间的。如果说别人告诉你这里有一个欠税我就可以查的话,那咱们说一句非常直接的话,就是,那税收征收管理法放在这里干嘛?只要过追溯期限,我只要别的部门跟我讲,这个东西要征税,我就要征税,那企业的安全感何在?所以这件事情是值得商榷的。
但无论如何,我们注意一点,在这件事情上,欠税就是有问题的,你要去追,但是未来怎么去,怎么去处理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有很多的工作要去做,很多的工作要去做。比如说这个 30 年倒查,还有一种情况是什么?税务机关还有个说法,什么说法?就是你是偷税。这个我已经发现了,最近所有的案例,90% 的案例都是偷税。
大家想一想,你说一件事情为什么要定性成偷税?你把税征上来,滞纳金交了不就好了吗?你为什么要千方百计,把这件事情定性为偷税?其实有两个原因,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什么?第一个原因是,只要你纳税人这个行为,被定性成了偷税,那么他的追征期是无限制的,他的追征期是无限制的。也就意味着如果,如果咱们用一句电影的台词来描述,就是如果,希望我对你倒查的期限加一个时间,我希望是一万年,我希望是一万年,一万年他都能查,当然这比较夸张了,那只不过是一个意思,无限期的追征。
另外一个目的是什么?另外目的,他可以征什么?他可以追缴罚款,他可以追缴罚款。前两天我在案,我在这个微信公众号上又看到一个案例,我没有放到这里来,说的是什么?说的是一个纳税人,好像是欠了大概 200 块钱的,什么劳务报酬的个税,结果怎么样?结果被罚了一些钱,这个罚款要超过了什么,他补的这个税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注意,他定性为偷税,他是有他的一个主观的,一个什么倾向性的,主观的倾向性的。
所以我今天的干货的第一句话来了,就是如果你身边有企业家客户,如果你的身边有高净值的客户,第一个原则是什么?第一个原则是,你千万千万不能被定性成偷税。我再说一遍,你千万千万不能让你的客户,你的企业家客户,你的高净值的客户被定性成偷税。
那么接下来我想你下一个问题一定是,我怎么知道这个算不算偷税?我怎么知道算不算偷税?我这里引用了些内容,比如说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的,这就是偷税。举个例子,你自己税务机关,知道你发生了一笔股权转让,已经知道你有股权转让了,注意我的描述,知道你有股权转让的,你死活不申报,那叫什么?那就叫偷税,那就叫偷税。
但是你要注意,如果说税务机关他没有什么没有发现,你没有申报,这件事情算不算偷税?首先一点,如果应该交税,你不去申报,肯定是欠税,这个没有任何毛病,这个没有任何毛病。但是问题是,这件事情如果我没有申报,算不算偷税?在目前的市面上,包括一些我自己学习的课程当中,我没有听到任何一个人,把这个问题讲清楚。
我给大家解释一下,我讲我的观点,我的观点是,我的观点是排除一些其他方面的,非税因素的考虑,你不要跟我抬杠,说这个现在严查,税务局都严格认定,咱们不说这个话,咱们依法征税,依法征税。我的观点是,你必须符合两个条件才是偷税,哪两个条件?第一个这件事情应该交税你不交,这件事情应该交税你不交;第二件事情,这件事情的交税,你有交税的程序或者渠道。
我再说一遍,这件事情交税,你有交税的程序和渠道。有人听不懂你这个说的是什么意思,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方便你理解。第一个例子,咱们今年的六七月份的时候,在朋友圈传这样一件事情,哪件事情就是,咱们的个税 APP 里面,收入纳税明细里面,把经营所得、股息红利、财产租赁、财产转让全部加进去了。我看到周围有一些金融机构,像一些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包括银行,都在传,一传咱们税务机关马上出来说话了,说什么?说,咱们放这个收入放进去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这个个税 APP,咱们个人所得税税目的完整性,大家不要做误读,没有任何的意思。
在我自己的一个小圈子里面,那些企业家问我说,柴律师,你你觉得这个加进去是什么目的?我说首先我不是税务局的,我觉得首先我是相信税务局的,官方说的说法,没有其他意思,但是我提醒我的所有的客户注意点哪一点,就是他把这个申报的系统放进去了,意味着如果你不申报,你就偷税,大家能听懂吗?
举例举例,我现在有一个闲置的房子,我有一个闲置的房子,我把这个闲置的房子租给了我的朋友,张三,我一个月收租金 2 万块,1 万块吧,收租金 1 万块,大家说我这个 1 万块该不该交税?肯定该交税,能听懂吗?肯定该交税。但是今天咱们听课的小伙伴,你自问自答一下,你如果有这个情况,你交税了吗?在北京也好,上海也好,沿街的那些商铺,这些商铺如果是个人所有的话,租出去的租金该不该交税?该交,你交了吗?我可以非常确认的告诉你,如果原来你不交,属于欠税,很少有税务机关会把你认定成偷税的,但是现在,从他把这个所得加到 APP 里面,那一刻起,你只要不交,我只要查到你,我就可以认定你做偷税,能听懂吗?
这是第一件事情。案例二,案例二,我们中国有一个 APP,叫做闲鱼,闲鱼,这个闲鱼上转让什么?转让二手物品对吧,转让二手物品。我想问大家个问题,你如果在闲鱼上卖一个手机,比如说 iPhone 15 Pro Max,你有没有交税?你有没有交税?首先你闲鱼上把东西卖给个人,个人不可能帮你代扣代缴,财产转让所得,你应该交税,你有没有交?你也没有交,是不是你没有交,应该去补税,对不对?但问题关键是你算不算偷税?我可以非常确认的告诉你,原来你大概率不是偷税,但是现在我得提醒你,咱们的个税 APP 上,只要把这东西加进去,你如果没有申报,你就会是偷税,能听懂吗?你就会是偷税。所以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这是给大家举了两个例子。
所以未来,包括我们现在开始,如果你有拿了很多劳务报酬,比如说咱们经常在线下讨论的说这个,我这个给人家推荐那个工程项目,拿了点好处费对吧,这个好处费要不要交税?当然要交税,好处费是属于什么所得?佣金、劳务报酬,对不对?原来的情况下你不交,什么也没有,税务局说你这个东西我盯着你,这个怎么,你给人家推了个 3 个亿的工程项目,你难道一分钱没收吗?这不会对不对?但是现在怎么样,他可以直接认定为偷税,而偷税认定的结果就是什么就是,无论时间过了多久,我都能追你,这才是加个税 APP 一个最大的影响,你能明白吗?
但是这一点我要给大家强调,这个东西你不要去问,你不要去问,我想税务机关他不可能告诉你说,我是为了让你更方便管理,你认定你做偷税,不会的,不会的。所以我经常在我的课程当中,经常跟我们小伙伴讲,有些东西你要看是谁说的,甚至我有时候会说什么你的什么,你的位子要做对,你的位子要做对,你做对,才能清晰的看到这件事情的本质,这件事情的本质。
所以大家看到,现在在目前的环境下面通知你申报,不申报是偷税对吧,这个,但是如果没有申报的渠道,我算不算偷税?其实是不算的,其实是不算的,你没有地方去交税对不对,没有地方去交税。所以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注意。
那么同时,我在这里放了一个,咱们最高院的司法解释,最高院司法解释,下面 3 种情况属于什么?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大家重点给我看,第一点他说什么,他说已经办理税务登记,或者扣缴税款登记的,属于什么?属于能够被认定偷税的情形。这什么意思?就是我企业型纳税人,做了纳税什么登记了,做了纳税登记,我应当申报而不申报,就像你个税 APP 里一样,你下载了个税 APP,你身份证注册,你就是一个登记的,什么咱们税务上叫其他个人,对不对?自然人叫其他个人,那你如果不申报,那当然是什么,当然是偷税,对吧?所以这一点,我要提醒所有的咱们的一些企业家,客户不要抱任何的侥幸心理,觉得什么,觉得好像我不报他就不知道,不要有这样一个心理。接下来我们的税务的监管一定会怎么,越来越严,越来越严,所以这一点大家要注意的,这要注意的。
那么下一个案例,下个案例大家不用看文字,我就给大家讲一件事情,就是你不要觉得交易发生在境外,就没问题了,你千万不要觉得交易发生在境外,没问题了,比如说境外收钱,境外做业务,这就没有问题了,这不是这样的。在这个案例当中,咱们的标题就是,国家税务总局查了什么,查了一家 BVI 公司,没有扣缴税款,BVI 公司没有扣缴税款。
大家想想,这个 BVI 公司,那肯定是境外公司,对吧?那 BVI 公司买了境外的一个股权,交易的一个股权,居然被中国的税务机关知道了。这里我想给大家讲几个,你在其他课程当中,肯定听不到的内容。
第一件事情是这个 BVI 公司扣缴税款,税务局怎么知道的?有人说 CRS,我告诉你,CRS 最官方的,最官方的,我跟你讲,实际过程当中会发生什么事情,我给你举个例子,比如说,比如说现在有一个开曼实体,咱们假设,是有个开曼实体,开曼实体上面有一二三四四个股东,甲乙丙丁,这四个人干嘛,这四个人全部是咱们中国人,我不考虑合规的问题,我不考虑什么 37 号文登记,返程投资,这咱们不去考虑,因为咱们中国很多老板,就是出去把一个公司就开了,这就是实际,对不对?你不要跟我扯什么这个对那个不对,对吧?人家已经设立完了,已经设立完了好。
通常会出现什么情况,出现什么,不团结当然叫不团结,我是带引号的,什么叫不团结?就是这个东西转让股权以后,这甲乙丙三个人,是大股东,他们赚钱赚的很多,他们不想交税,能听懂吗?你要注意点,我讲课的是非常实务的,就是不想交税是人的常态,能听懂吗?不想交税或者少交税才是人的常态,对吧?你说积极交税,这是,这是没办法,能听懂吗?这是没办法,不用抬杠,为什么不用抬杠?我只要问你一个问题,如果接下来从 2024 年的 9 月份开始,你所有的工资信息我发给你,自己去报税,你报多少,我就问你这个问题对不对?
所以说甲乙丙三个人赚了很多钱,这个丁他没赚啥钱,但是丁,干嘛他找了一家事务所,比如说很大一家事务所,事务所习惯什么,告诉他要合规对吧,要合规好,他就合规,然后他做了一件事情,做什么事情,当然他做的非常好,咱们给他点赞,这个他自己去报税,能听懂吗?自己去报税,然后他一报税,中国税务机关发现哎,你这个签约公司,上面这个,你这个丁怎么报税了,这甲乙丙怎么没有,没有报税,我们这我们有很多案例都是这样的,就其他股东他去报税了,他没赚几个钱对吧,他他他去报个税对吧,或者说他这个国内有公司,国内有家庭,是吧,这甲乙丙三个人全部就移民了是吧,都自己的老婆孩子都在国外了,那这种情况下,他可能就什么他就不报税,但是这个丁一报,他们三个人就全部暴露了,是吧?
这是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是什么?第二种情况就是国内公司的配合,什么叫国内公司配合?大家注意一点,就是你做事情找你要追税,应该找谁配合你,你应该找,跟你跟这个税款没有利害关系的,才会配合你,大家能听懂这个逻辑吗?这是个常识对不对?常识这个你想一想,你想一想这个如果,说他去追这个纳税人,你说你交不交税,你能躲就躲是吧,能躲你别跟我说纳税意识,纳税意识很重要,但是这个纳税意识重要的前提是什么,是前提是你没赚几个钱,能听懂吗?你没赚钱,比如说举例子,比如说你一个月给我 2 万块钱,让我依法纳税,愿意吗?愿意,我绝对愿意,而且我什么发自内心的,什么谴责那些不交税的人,你明白我意思吗?我发自内心的谴责那帮人,你都赚了几千万,你怎么不交税,咱们这个企业的高管,这个工资薪金所得,这个个税最高到 45%,对不对?你们这个分红才交 20%,你凭啥就不肯交。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说,如果我赚一个亿,我愿意交 9,000 万的税。用网上这种说法,那我的说法是什么?我的说法是,你不是愿意交 9,000 万的税,你是愿意白嫖这 1,000 万,对吧?你是愿意白嫖 1,000 万,碰到谁谁都心疼,对不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这个 BVI 的公司,他扣缴义务,他通过国内公司的配合,比如说国内公司说:“哎,咱上面的股东变了,变成谁了,本来香港公司,现在是德国公司了,现在是 BVI 公司了。” 那这个时候,税务机关怎么就把这个东西,怎么就追到了。所以这件案例给大家的启发就是,不要以为事情发生在境外,税务机关就查不到。这是给大家的一个说法。
好,第三件事情,第三件事现在是最火的,什么事情?就是财政返还的收回。财政返还的收回,我这里也放了一些案例。第一个案例,第一个案例是一个博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也是上市公司,当地要把财政补贴收回来,几千万的财政补贴收回来,说这个咱们这个是不对的,要收回来。
这件事情,我认为分两个层面去解读。第一件事情就是,如果是一个违法给的补贴,确实应该收回来,从客观事实来讲,确实应该收回来,这个没有毛病。但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问题的关键是咱们《合同法》有规定,不能说《合同法》,应该说《民法典》民商事领域,咱们有个规定,叫什么?叫一个合同,双方存在过错的,应当什么?应当分摊损失,对吧?没毛病吧。咱们两个做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其实我也有一些责任,你也有一些责任,你的责任为主,我的责任为辅,咱俩应该分摊责任。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所有的责任都是谁来背?都是咱们企业来背。
但是不管怎么样,我觉得这个博迁新材料这个地方,我觉得还是不错的,把钱收回去。但是有些地方更过分,比如说非但收回去,说什么?说我借你的钱,你得干嘛?你得还回来,你还得干嘛?你还得付什么?付利息,能听懂吗?还得付利息。那这种情况下怎么办?我相信,咱们今天来听课的这个小伙伴,咱们手头的客户一定有这种问题,你这种事情你怎么解决?
首先一点,你说你能不能不退?不退肯定不行,对吧?这个税务机关给咱们下一个通知书,或者相关的部门给咱们下下个通知书,你能不能不还?不还肯定不行,对吧?但是咱们怎么自救,怎么能够挽回一些损失?给大家提两个思路。第一个思路就是,如果当时,你在收到这个财政补贴的时候,有交过税款,比如说个人所得税,比如说企业所得税,那这个时候,我们能不能跟税务机关做一些沟通,把这个税款给退回来,是不是?咱们要有理有据,你当时有交过税了,想办法把税款退还一部分,这个是有理有据的,对不对?
第二件事情是有人说,老师我碰到的情况更恶劣,这个恶劣当然是带引号的。更恶劣非但让我这个这个,这个这个把钱吐出来,还要我给什么,这个付利息,那我怎么办?那我告诉你,首先一点,你要跟他讲,这个当时咱们不是借款合同。我在我自己的朋友圈发了个,发了个这个小小作文,我说这个某某市,我不说哪个市,某某市说这个财政的这个奖励,要本金连同利息一起还回来,我说这个合同是什么?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律师,改过合同了,对吧?你怎么可能是借款?你想想你是公司的老板,你到一个地方去去去设立公司,当地说给你政策扶持,这个扶持是不合规的,但不管是不是合规,你们当时签的是什么协议?你当时签的是园区入住协议,对吧?你签的是园区入住协议,比如说我要在比如说,我随便说,比如说我在北京中关村,我得在中关村注册资本实缴 1,000 万,然后我保证,每年在中关村贡献多少税收,我每我保证,我在中关村这个地方我要待 5 年,是不是我们是不是写这个东西?我从我的税务的实务做到现在,我从来没看到哪个地方给财政补贴,签的是借款合同,能听懂吗?
当然这个我说实话可以,大家仅供大家参考,如果说你实在,因为咱们很多企业家跟我怎么讲,说这个胳膊拧不过大腿对吧,还要经营,那还要还想配合,那配合怎么样?我再给你出个主意,你可以付利息,但是你给我做两点。第一点你要求对方的律师,给你提供一个借款合同,还钱没问题,没毛病。第二件事情是什么?你说我为什么让你签一个借款合同,为什么让你签个借款合同?因为借款的利息干嘛?是可以列支的,对吧?首先一点,大家记住,咱们一定要把定性这个问题讲清楚,什么叫定性问题?讲清楚我这个到底是借款还是扶持还是奖励,如果是奖励就不该有利息,对不对?如果是借款我得有利息,我利息干嘛?我可以抵扣所得税,对不对?为什么?所得税有人,当然你如果要去扣,细节说,这个利息我没有发票,没有什么情况,这个就不是你考虑的事情。所以这点要注意。
那么到这一步为止,咱们说的是奖励的这个收回。那么除了奖励收回以外,还有个什么事情?就是有些企业说我公司已经倒闭了,他能不能追股东?这是我们很多老板想的,说哎,我现在这段时间《公司法》出台以后,我前段时间,给大家很多很多的公司的法务总监讲《公司法》,《公司法》他说这个公司,我现在这公司干不下去了,我公司要注销了,注销以后总没事情?不行,这个你注销的话,我强行给你打一支复活针,让你起来交税,让你起来把钱干嘛凑出来。
这个我们看一下,这里也有个东西,我们来看,说最高院有一个司法解释,说你办理注销,依然有债权债务的情况下,你可以要求公司去承担责任。这什么意思?我打个比方,就是这个事情,也是发生在我们江浙沪的某一个市,一家企业已经注销了,注销完成以后怎么样?注销完成以后,这公司追不到税了,结果这个,这个就找股东,这个公司欠税,你股东来交,有没有道理?有道理,因为司法解释是这么写的。
所以说,你唯一的方法是什么?唯一的方法就是交税,对吧?把钱对吧,把钱老老实实的,什么交回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要注意,这个注意关于财政奖励,财政奖励有些事情,其实,我一般来说,你如果要问我这个事情怎么来解决,第一我给你的建议是积极配合,8 个字,第一积极配合,什么叫积极配合?他让你退,那你得退,对吧?他让你这个,交利息你,也得交,对吧?积极配合下,下面四个字是积极自救,积极的自救,或者是积极的救济,怎么样去救济,这个咱们这个有机会再和大家讨论。咱们今天的课程就给大家讲,你要积极的配合。
好,那么除了这个以外,下一个案例是什么?下一个案例是咱们很多企业喜欢做的,就是什么?就是就是这个,通过咨询费的方式去套现,今年也查的很厉害。咨询方式,为什么咨询费方式套现?因为咨询费简单,就因为简单。我打个比方,比如说我买东西,买买买什么?买手机对吧,买手机你说一个 iPhone 15 Pro Max 多少钱?iPhone 15 Pro Max,这个这个,这个,二百五十六 G 来,二百五十六 G,京东 8,888,比如说你也不能定的太高,你也不能定的太低,是不是这道理?总归有一个价格,对吧?再比如说,你这个,这个一个,这个这个,香奈儿的这个包来,香奈儿包多少钱?平均,平均咱们说中国,中国的这个专柜,中国专柜 2 万 5 - 3 万,2 万 5 - 3 万你不可能飞上天,对吧?但是这个咨询费就说不好了。
那这个案例当中,税务局查什么?税务局看这个咨询的报告,咨询报告,他提出一点什么?说你这报告太简单了,你这报告太简单了,所以你不值那么多钱,说明什么?我在线下跟我的客户我开玩笑,这个结论只能说明一点,第一,说明两点第一,这个税务机关他查,这件事情非常熟练,对吧?查咨询报告,你用咨询费套现,非常熟练,这个一看,报告报告不行嘛,对吧?第二件说明什么?第二件说明,说明税务局他从来没做过咨询,或者他从来没做过正儿八经的咨询,为啥?我们现在今天听课的小伙伴,咱们都是服务高净值客户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不会写在报告里的,同意吧?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不可能写在报告里的,所以报告一定是很简单的。
我原来在四大的时候,我告诉大家,我们给客户做一份这个 text memo,这 text memo,我告诉大家最后的部分是什么?最后的部分叫做 appendix,是附件。附件是啥?附件是啥?我当时以前做小朋友的时候,我就做附件,附件是什么东西?附件就是,这个报告内容用了什么,税法,我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抄一遍,copy copy paste 一遍,第二什么,参考了哪些书目,这个书目往上 copy 一遍,一堆这东西有啥价值没价值?就是 source,对吧?这就是一个 source,但是前面有价值东西,咱们这个 PPT 的内容通常就是什么,十几页不会太多的。
当然我跟大家讲,你不可能跑去真的出现这个事情,你跟税务局讲,哎,我们有价值的东西都不在书面上,对吧?你也不能说这个话,对吧?但是我给大家提出这个观点,意思是什么?就是我们在,既然知道税务机关的这个,查的这个方式,咱们就有一些处理的方法,对吧?有处理方法,但因为时间原因,咱们没法讲非常具体的方法,但是我分享给大家,就是咱们看问题要看的什么,要看的全面一点,简单你怎么去解释这个简单,对吧?咱们中国人说话是非常有艺术的,说一切尽在不言中,一切尽在不言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绝对不会,什么不会完全落在纸面上的,对吧?这个是实务,这是实务,所以大家要注意。
包括服务费,突出一些什么情况,我给大家写了,对吧?你比如说这个双方是不是有必要,但这个有必要,其实什么,其实也是有抗辩理由的。我给大家举个思路,给大家提供提供参考,比如说税务机关在查服务费的时候,有一个原则叫做重复性原则,啥叫重复性原则?他的意思就是说,这件事情如果你公司可以做,你就不该花很多钱找别人做,大家觉得这句话有没有毛病?我以前做这个,大家知道,税务上有个领域叫转让定价,我做了好多年转让定价,咱们转让定价里向税务局有个观点,说什么?说这件事情或者这个 function,咱们说的专业点,这个 function,这个职能,你公司只要有,你就不应该花钱找别人做,这有没有道理?挺有道理的,是吧?我公司有了,干嘛找你,对吧?
好,但是你换一个思路,换什么思路?我就问你个问题,你说这个华为,华为公司,咱们国家这个骄傲对不对?你说华为他有没有法务部?有没有?绝对有,对吧?但是我想问个问题,华为他有法务部,他找不找外部律所?找不找?他肯定要找,是不是?那难道你能说华为因为有法务部,所以他不找外部律师吗?是不是这个逻辑?再比如说,我是跑市场的,对不对?我是跑市场的,你说比如说,我举例子,我是一个北京的房地产开发销售公司,我一堆销售,对吧?但是先天天混吃等死,反正拿固定工资,也不努力,对吧?我有个市场销售部,对不对?好,结果发现在哪里,我发现这个,这个在北京的隔壁,天津,天津有个非常牛的房地产销售团队,哎你说我自己的员工不行,我找别人可不可以?可不可以?可以,对吧?所以干嘛,我还是那句话,你要会说,对吧?你要会说哎,你如果说看一个规定说哎,这个他说这个有这个职能,就不能有那个不合规,咱们情况是不合规,但是你想想是不是有一些别的理由,咱们要去想别的理由,能听懂吗?咱们要想别的理由,所以这点给大家一些启发。
那么最后一个案例,就是讲到报税,包括自然人代开,包括劳务报酬,你没有交税,今年税务局也在查,对吧?你比如说举个例子,说代开发票,没有报劳务报酬,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个税,这什么意思?他的意思就是说,我给你发钱了,你开了张发票给我,你没有报劳务报酬个税。这里就有个问题,这问题也是绝对是冲击三观的,什么问题?就是有一个小伙伴问,有个小伙伴问,说我是一个公司的员工,我能不能给我的公司开票拿钱?注意,我们今天讲的所有问题,是特别特别实务的,正常问题没啥好说的,正常问题,咱们是基础学习课程当中学的,对吧?然后报酬怎么算税,什么个税,什么一个老人扣多少,两个老人扣多少,什么生了 5 个孩子扣多少,这个东西就学习就可以了,对吧?实务当中,案例是很复杂的,这个人就问了这样问题,他说我是公司的员工,我能不能给公司开票,可不可以?
接下来我说的答案,来自于我们税务稽查局的一位老师,在职的一位税务稽查局的税官,不是我说的。嗯,这个老师分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如果你开票的内容,跟你的雇佣合同的内容是一致,或者相似的,不行,如果不一致,有待讨论。啥意思?举例,这个柴老师,是某家公司的研发总监,年薪 120 万,柴老师觉得税负太高了,柴老师对老板讲老板,你一年给我 20 万就够了,剩下 100 万,我在天津的武清区,我开了个个体工商户,你把 100 万打给我个体工商户,我给你开一个研发的发票,可不可以?绝对不行,这属于什么?这属于转换收入性质,避税甚至我可以定性你是偷税,为啥?公司招你做研发总监,目的是什么?这不废话吗?当然招研发总监,当然做研发了,对吧?这 120 万就是你的工资,你小子,胆敢把工资拆成个体户收入和工资,你就是偷税,在我看来就偷税,非常严重。
好,案例二,案例二我是公司的研发总监,年薪 120 万,对吧?年薪 120 万好,我发现工资太高了,我对老板讲,我说老板,我只要 30 万,我只要 30 万,老板说,老板说你真是大善人,人家研发的公司都要 120 万,你为什么只要 30 万?我下一句话是老板,你知道吗,在我们的公司旁边有一家五星级酒店,老板说知道,什么事情?我说,这家五星级酒店你知道是谁开的吗?老板说我不知道,是我老婆开的,是我老婆开,你老婆开的又怎么样?老板我们公司,每年是不是有两次客户答谢会?老板说是,我们要感谢我们的 VIP 客户,我说老板,我有一个不情之请,我的工资只要 30 万就够了但是,你能不能,每年的两次答谢会的这个生意,给我的老婆做,我问你可不可以?可不可以?完全可以,是不是?是不是?哎你说你能不能,你说你能不能,这个视同工资薪金,你说给你老婆酒店的钱应该是给你的,所以视同工资薪金,然后就瞎扯了,是不是?这就可以,为什么可以?因为酒店的收入,和你的研发的收入是不一致的,能听懂吗?
我们作为线上的录制课程,我只能讲到这里,具体大家自己去举一反三,举一反三,同性质的不行,不同性质的可以。当然为了安全起见,注意,为了安全起见,咱们现在有一些税务局可以认可的,是什么?就是如果你想给公司开票拿钱,对吧?你尽量不要,跟公司有什么,有雇佣合同关系,能听懂吗?尽量不要有雇佣合同,相对来说安全一点,相对来说安全,这是给大家一些思路。
柴文祺
金库网认证讲师
柴文祺老师拥有复旦大学法律硕士学位,并持有注册会计师(CPA)、注册税务师(CTA)证书,现任君澜律师事务所上海总所资深律师,专注企业投融资、兼并收购、 红筹架构与境外投资、 合规咨询与税务筹划、集团关联交易优化与解释、股权架构设计与涉税稽查风险应对、股权激励方案设计与税收优化、高净值个人财富管理等。
  • 要点
    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税务课程在今年如此热门?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主题是税务合规和创新企业家的新时代机遇,特别是在2024年税务话题变得异常火热的背景下。税务课程的热门一方面是因为税务问题是众多企业家非常关心的话题,这是长久以来的常识;另一方面,最近几个月发生的许多税务事件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警示和启发。
  • 要点
    今天的课程内容将如何安排?对于课程中提到的案例解读和建议,需要如何理解?
    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会分析一些重要的税务案例,强调在“颗粒归仓”精神下的税务严查,并解读这些案例,所有案例均来源于各地税务机关公开的案件;第二部分将重点介绍在当前税收严征管环境下,企业家如何进行应对、处理、应急和自救的方法。首先,我要明确的是,课程中对案例的解读和建议都是基于我个人的观点,仅供大家参考。其次,无论讨论的案例还是提出的优化或合规方法,都严格建立在税法合规的基础上,不存在任何灰色地带或可左可右的情况。
  • 要点
    税务机关未来的工作重点将会是什么?
    根据信息,税务机关未来会弱化服务而更加强调监管,这是从过去强调纳税人评价服务的好坏转变为关注依法依规征税,确保税收收入。
  • 要点
    国务院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了什么问题?
    审计工作报告指出目前存在监管不够严格、制度漏洞的问题,表现为应征税款未能全额入库,如个人所得税、消费税、房产税等税种的欠税金额高达百亿级。
  • 要点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总体基调是什么?
    国家的总体基调是要加大税收征管力度,确保所有应征税款颗粒归仓,增加税收收入。
  • 要点
    面对税务查账补税,税务机关的态度如何?
    税务机关坚决要求纳税人依法纳税,对于欠税的企业或个人,不论其社会贡献如何,都需要补交应纳税款。同时,税务机关会频繁进行倒查,提醒纳税人不要抱侥幸心理。
  • 要点
    在身份规划中,有哪些税务方面的考虑因素?
    身份规划对税务的影响是一个重要方面。例如,S先生作为深圳甲公司的外籍股东,他在获得香港居民身份证后,认为自己可以享受中国税法中关于外籍个人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分红免税的规定。然而,实际上S先生并未成功享受这一免税待遇,原因在于内地税务机关采用了加比规则进行考察,并发现尽管他持有香港居民身份证,但根据加比规则,他并未满足外籍居民的身份要求。
  • 要点
    S先生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S先生虽然持有香港居民身份证,但并非永居身份,而是非永居类别。这意味着即使他取得香港居民身份,按照当时的规定,他并不能享受外籍个人分红免税的待遇。此外,即使S先生拿到的是永居身份,是否能享受免税待遇还需视具体情况分析,如是否保留大陆户籍等。
  • 要点
    如果S先生拿到的是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并放弃大陆户籍,他会享受免税待遇吗?
    如果S先生成功获取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并放弃大陆户籍,理论上他可以被视为外籍居民,此时他可能有资格享受外籍个人免税的待遇。不过,在这个案例中,由于S先生只拿到临时的居民身份证,税务机关在判断其是否能享受免税时,应当关注他的国籍身份而非税收居民身份,即因其仍为中国大陆籍公民,所以他不能享受该免税待遇。
  • 要点
    对于维维股份欠税事件,您怎么看?
    维维股份子公司枝江酒业欠税8500万,依法补税并无问题。但税务机关倒查了30年的事实引发舆论讨论。我认为欠税必须缴纳是基本原则,虽然税务机关强调没有30年倒查计划,但实际发生的倒查现象确实存在程序上的瑕疵。
  • 要点
    在税务检查中,对于“倒查30年”的规定,您是如何看待其与实际追缴欠税行为之间的关系?
    我认为税务机关提到的“倒查30年”在逻辑上存在问题。虽然超过税收征管期后税务机关通常没有权利进行追溯,但这里的说法转变为根据其他部门(如审计署特派办或中央巡视组)的告知来追缴欠税,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无限期追征,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值得商榷。
  • 要点
    如果纳税人被定性为偷税,这将带来哪些严重后果?
    一旦纳税人行为被定性为偷税,其追征期将是无限制的,意味着税务机关可以无限期地追溯追缴税款、滞纳金以及罚款。例如,有个案例中纳税人因200元劳务报酬个税欠税被处以超过税款数倍的罚款,这凸显了偷税定性所带来的严苛影响。
  • 要点
    如何界定纳税人是否构成偷税行为?随着税务申报系统的完善,如个税APP中增加了多种收入项目的申报,这是否意味着未申报这些收入就可能被视为偷税?
    根据目前的规定,纳税人如果在税务机关已经通知申报的情况下仍然拒不申报特定应税行为(如股权转让),则可能被认定为偷税。但如果税务机关并未发现纳税人未申报,而纳税人未申报的行为是否构成偷税,在市场上尚未有清晰一致的观点。我的个人看法是,要构成偷税,纳税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存在应税未申报的行为,二是存在合法的申报途径或渠道。是的,随着税务申报系统的更新和完善,如果税务机关将某项应税收入纳入申报系统中,而纳税人未按规定申报,则一旦被税务机关查证,很可能被认定为偷税。例如,如果个人拥有闲置房产出租且租金收入按规定应纳税,但未通过正确程序申报,那么从税务机关将其纳入申报系统之日起,若纳税人仍未申报,就可能面临偷税的指控。
  • 要点
    在闲鱼上卖二手物品如iPhone 15 pro max是否需要交税?
    当你在闲鱼上将二手物品卖给个人时,由于个人无法代扣代缴财产转让所得的税费,所以你应当自行申报并交税。如果没有申报,则会被认定为偷税行为。
  • 要点
    对于一些劳务报酬所得(例如推荐工程项目获取的好处费)是否需要交税?
    是的,劳务报酬所得如推荐工程项目获得的好处费是需要交税的,因为这属于佣金、劳务报酬范畴。税务局原本就对此类收入有监管措施,但现在通过个税APP申报不申报会被认定为偷税。
  • 要点
    如果没有申报渠道,是否仍算偷税?
    如果没有申报渠道,实际上不算偷税。关键在于税务登记和申报机制,如果没有登记或申报,无法构成偷税行为。同时,要注意司法解释中提到的已办理税务登记或扣缴税款登记的情况下,纳税人应申报而不申报才可能被认定为偷税。
  • 要点
    是否如果没申报,在个税APP里添加相关收入就算偷税?
    是的,现在即使你没有主动申报,但在个税APP里添加了这些收入,若未申报就会被视为偷税。税务机关能追回税款,并且追责不受时间限制,这是个税APP带来的重大影响。
  • 要点
    BVI公司是否会被中国税务机关查到未扣缴税款?
    案例中提到,即使BVI公司是境外公司,其购买境外股权交易也被中国税务机关查出未扣缴税款。这主要是通过CRS等国际税收合作机制以及特定情况下的股东信息交换等方式实现的。
  • 要点
    如果企业高管每月给您2万块钱并依法纳税,您是否愿意?
    我会愿意,发自内心谴责那些不交税的人,认为如果赚了几千万却不交税是不道德的。
  • 要点
    对于高薪和分红的税收问题,您怎么看?
    企业的高管工资薪金所得个税最高可到45%,而分红需交20%的税。有些人通过网络表达愿意缴纳9000万的税,但实际上是在质疑为何不肯交税,这种行为类似于“白嫖”,让人感到心疼。
  • 要点
    税务机关如何追查到境外企业通过国内公司转移股权的行为?
    BBI公司通过国内公司配合变更股东信息,税务机关最终成功将税收追回。这表明境外税务机关同样可以查到此类情况,提醒大家不要以为境外行为就能逃避税收监管。
  • 要点
    博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何要收回几千万的财政补贴?遇到财政补贴需退回并支付利息的情况,企业该如何自救?
    根据合同法规定,若补贴违法给予,应当收回。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民法典中关于合同双方存在过错时应分摊损失的规定,导致企业可能承担全部责任。不过,博谦新材料仍有挽回损失的可能性,比如在收到财政补贴时已缴纳相关税款,可以尝试与税务机关沟通退还税款。首先,企业必须明确这不是借款合同,而是基于政策扶持的协议。若已缴纳税款,可以利用税款退还作为谈判条件;若遭遇更恶劣的情况,例如要求支付利息,可尝试让对方出具借款合同,并强调借款利息可以列支和抵扣所得税,以此作为缓解压力的手段。同时,对于已注销的企业,最高院司法解释规定仍需承担责任,因此唯一的方法是依法纳税并归还财政补贴。
  • 要点
    在面对财政奖励时,企业应如何应对?
    面对财政奖励问题时,我的建议是企业首先要积极配合,做到“积极配合”这四个字,包括按照要求进行退坡、支付利息等。在具体执行中,还要结合“积极自救”或“积极的救济”措施来解决问题。
  • 要点
    什么是通过咨询费方式套现的现象?
    通过咨询费方式套现是指一些企业利用咨询费进行资金流动和套现的行为。这种方式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咨询费相对简单易操作。然而,税务机关对此非常关注,并且在审查相关咨询报告时,往往认为报告过于简单而不值那么多钱。
  • 要点
    税务机关如何对待咨询费套现的情况?
    税务局在查证咨询费套现时表现出熟练度极高,他们会质疑报告的简单性,并据此推断企业可能存在税务问题。这是因为真正有价值且具有专业性的咨询服务内容往往不会完全体现在书面报告中,而是以更加隐蔽的方式存在。
  • 要点
    对于税务机关的重复性原则,您怎么看?
    重复性原则是指如果公司自身有能力完成某项工作,就不应额外支付费用委托他人完成。例如,在转让定价领域,税务机关通常会认为企业若具备相关职能,则不应花费资金聘请外部机构执行。但同时,这也引申出一个思考角度,即存在合理理由的情况下,如华为这样的大公司也会聘请外部法务团队或市场销售团队,这说明了在某些情况下,企业确实需要外部专业服务,即使内部已有相应部门。
  • 要点
    员工能否给公司开具发票并获取报酬?
    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开具发票的内容与雇佣合同内容是否一致。如果两者一致或相似,则不允许员工通过这种方式转换收入性质以避税,甚至可能被定性为偷税。但如果内容不一致,比如员工提出只获取较低工资,并将差额部分通过其他方式(如公司旁边酒店的经营收入)补偿给公司,这种情况下可能被税务局认可为合理的税务处理方式。
客服

课程咨询

购物车

购物车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该课程在您的购物车中

该课程在您的待付款订单中

您已购买该课程

开通金库网VIP会员,可享更多学习优惠。

持证人开通会员,学习最多可获25学时

登录或注册以获得最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