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商品专为会员推荐的商品,且该商品的学时不占用会员学时,领取该商品后需要完整观看,不能拖拽进度条快进,观看过程中会随机弹出观看互动的弹窗,需要确认后继续观看,所有弹窗都确认后,系统即认为您完成了完整的观看,才能获得该课程的学时。

您很久没更新个人信息了

若您的个人信息发生了变化,请及时更新

您有以下信息尚未完善

用户名、昵称、实名、生日、工作单位、邮箱

提示

商品详情页

130

管理优化:九项要素激发员工势能,引爆公私业绩

发布

2024-07-26

AI总结
讲师介绍
要点回顾
用户评价
关键词
  • 商业银行发展
  • 管理优化
  • 经营提升
  • 员工状态
  • 员工能力
  • 客户群体
  • 客户关系
  • 经营业绩
  • 员工满意度
  • 绩效扣罚
  • 综合业务
  • 对公户
  • 过程管理
  • 激励为主
全文摘要
课程深入探讨了商业银行通过优化管理策略提升经营业绩的关键因素,即员工状态、员工能力、客户群体与客户关系的协同作用。面对员工压力大、内卷严重及客户关系管理不足等挑战,课程提出经营业绩=员工状态×员工能力×客户群体×客户关系的公式,强调了这些因素的重要性。通过分享真实案例,介绍了从严厉扣罚转向公正、透明、及时和足额的绩效体系,以及运用耶克多德森曲线理论,说明适度压力和正面激励对提升员工积极性的作用。此外,还介绍了九个员工满意度要素,全员买单制、全员齐步走制和客户积分制等创新绩效考核方案,旨在通过正确的激励机制引导员工专注于经营客户,实现银行、员工和客户价值的一致性,推动业绩持续增长。整体强调了内部管理优化对于商业银行经营业绩提升的重要性。
章节速览
  • 00:15
    商业银行管理优化与业绩提升策略
    本课程详细探讨了商业银行在管理优化和业绩提升方面的关键策略。首先,分析了未来商业银行发展的九大趋势,旨在帮助管理人员明确发展方向。随后,提出了一个业绩公式,强调员工状态、员工能力、客户群体和客户关系四个要素对经营业绩的影响。通过反思商业银行现状,指出员工压力大、能力提升不足、客户关系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强调经营管理合一的重要性,以期实现业绩的显著提升。
  • 05:12
    通过内部管理优化提升员工状态与业绩
    通过调整员工状态来优化内部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员工的能力和状态,进而带动经营业绩的增长。讨论了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以及在处理商业银行内部管理问题时所积累的经验。特别引用了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观点,强调员工的内在满意度对工作主动性和贡献度的重要性。通过观察员工的状态,发现并调整影响员工满意度的九个关键要素,以实现全员的积极工作态度和整体业绩提升。
  • 09:28
    严厉绩效扣罚无法驱动员工的管理困境
    新来的管理者面对副手提出的关于年终绩效扣罚的问题,发现严厉的扣罚政策并未有效驱动员工,反而可能导致员工对绩效收入的不确定性感到困惑和无力感。他通过调研了解到,频繁的扣罚使员工对收入预期模糊,丧失工作积极性。管理者意识到,使用更大的压力和约束可能不是解决问题的长期策略,而是需要深入一线,理解员工的真实处境和动机,以寻找更有效的激励和管理方式。这引出了耶克多德森曲线理论,该理论强调了在压力和绩效之间的平衡点,为管理者提供了新的视角来重新评估和优化绩效管理体系。
  • 17:45
    银行激励政策与绩效考核系统优化实践
    对话围绕银行激励政策和绩效考核系统的优化展开。通过建立一个明确的激励政策和绩效考核系统,使员工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工作成果和对应的收入,进而提升工作积极性。此外,通过实施线性激励政策,如存款增长滚动考核,进一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员工从最初的怀疑到实际看到激励政策的有效性和公正性,最终在第三个月开始,银行存款实现了连续12个月的增长。这一实践证明了公正、公开、公平、清晰、及时、足额的绩效体系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并对银行的整体业务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 22:07
    银行绩效考核方案的迭代与优化
    在银行内部管理中,绩效考核方案是极其重要的基础性管理办法。通过对不同版本的绩效考核方案的迭代,逐步优化了员工激励机制,包括全员齐步走制、全员买单制,以及最终的客户积分制。客户积分制强调经营客户而非单纯销售产品,通过考核客户积分的增量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同时确保员工和银行的价值取向一致,无需额外下指标。这种方案能够促进员工满意度,使员工在正确的方向上自我驱动,从而实现更好的管理效果。
思维导图
原文
好,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我们的系列课程 ——《支行领航者,战略突围与业绩提升之道》的系列课程。今天是这个系列课程的第二讲 —— 管理优化篇。
在第一讲里边,实际上我们给大家明确了未来商业银行发展的九大趋势,希望帮大家找到方向,让大家内心能够定下来,然后稳健地去发展我们的业务。后面这两节课,一篇是管理优化,一篇是经营提升,也就是管理上我们怎么去做,经营上如何去做。
在管理上,今天我们这第二门课程叫 “9 项要素,激发员工动能,引爆公司业绩”。管理优化实际上是可以对业绩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的。我们很多管理人员现在面临非常重的指标压力、业绩压力,我们都想取得非常好的经营业绩。但是经营业绩的取得,背后是有逻辑的。我简单梳理了一个公式,供大家参考。这个公式里一共有 4 个要素:经营业绩 = 员工状态 × 员工能力 × 客户群体 × 客户关系。大家看看是不是能认同这个公式。我们只有员工有一个较好的状态,能力比较强,有非常好的客户群体,又有非常稳定的客户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
对照这个公式,大家可以反思一下我们商业银行的现状。我们员工的状态好吗?我跑很多商业银行的时候,问了两遍这个问题,能看到很多银行的员工压力是非常大的。在这种压力面前,现在形容我们银行业叫 “内卷”,很多人 “躺平”。如果你的员工里面有一半 “躺平”,在这一点上,这个要素就打了个 5 折。所以咱们可以考虑一下我们自己银行内部员工的状态。
第二个要素,我们的员工能力强吗?是否能够达到我们的预期?我们越来越多新的产品服务推出,我们的员工能力真的能递进式地提升吗?在这上面,不同的商业银行可能要打不同的折扣。
第三个方面,我们的客户群体足够大吗?有我们期望的那么大的目标客户群体吗?
第四个方面,也是非常令人忧虑的,尤其很多大行,有非常庞大的客户群体,但是客户关系很差。以一家大行为例,公开数据显示,它的 VIP 客户的熟识度(这是我给的一个指标,VIP 客户里面,个人 VIP 客户里面,熟识度就是你真正认识的、有效可以沟通交流的客户)也就是百分之十几。那百分之八十几的 VIP 客户,你都不认识,没有一个良好的客户关系,怎么跟他们好好做业务?谈何综合营销、深入营销?所以如果你的熟识度只有百分之十几,那不好意思,那就打了个 1 折或者 2 折。
所以这四个要素联系起来,你就会发现,其实经营业绩获取相对是比较困难的。为什么我们压力那么大?因为我们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才能把经营业绩提上去。但是反过来,我们作为管理者研究这个公式的时候,其实也给工作找到了着力点。就是如果我们把客户关系,比如说百分之十几的熟识度,提升到 50%、60%、70%、80%,这里面就是一个 n 倍的增长。要是客户群体做大,我们的员工能力提升,我们的员工状态调整好,其实从这几个点上,完全都可以找到工作的着力点。
我把涉及到员工的问题称作 “人”,这是事关我们内部管理的事;然后我把涉及到客户的问题称作 “事”,就是我们在做对应的经营,我们经营上的事。其实有一句老话叫 “人事合一”,人事合一业绩才可期;经管合一,经营管理合一,业绩才可期。所以这是我个人理解并定义的一个经营业绩获取的公式。
今天这第二堂课,我们为什么叫 “调员工状态,从 9 个要素去调整员工的状态”,其实就是在着重讲我们内部的管理问题。我们通过内部管理的优化,是完全可以达到员工状态提升、员工能力提升的目的的,它会直接带动我们经营业绩的增长。
在今天的课里,我会分享很多当年我实际的案例,包括我后期跑其他商业银行的时候积累的一些案例,也就是管理者的苦恼和困扰。其实当年我当行长的时候,形成了我所谓的这种小的理论体系,我是结合工作中遇到的这些困难,遇到问题就去解决问题。但是后期我在系统梳理它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些的取向指向都是一致的,都是围绕员工的状态在进行调整,围绕员工能力在进行提升。我们做了很多这样的事,咱们一件一件地把它抽丝剥茧地拨开,大家来看。
其实在管理上,还有一个概念,就是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为什么员工的状态这么重要。员工是通过契约关系进入企业工作的,企业租用员工的工作时间,而员工对于要不要投入工作拥有自主权。这意味着员工的内在满意度越高,主动性越高,积极行为和创造性发挥的可能性越大,员工的产能贡献度越高。其实这和我们实际工作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东西是如出一辙的。员工状态不好,“躺平”,感觉环境很 “内卷”,产生绩效的能力就大打折扣。
这些年的工作里,我总结了员工满意度的 9 个要素,这些要素是持续递进、不断迭代优化的管理方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我刚到一线当行长的时候,去的那家行是个老行,有大几百人的队伍,几百亿的存款、几百亿的贷款规模。我发现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我去的时候,感觉员工的状态并不理想。从管理者的角度看员工眼神就能看出来,积极进取、特别想做事的那种状态,眼里是放光的;而很多员工上了岁数,眼神很迷离、很散,见你目光就躲。明显能感觉到这不是一个特别好的状态。
我个人有个特征,不抽烟不喝酒。指望我一个人去拿那些大客户,去养活全行,时代也不同了。我上一节课跟大家说过,我冲到一线的时候,对公业务整个商业模式都在变化,过去的模式难以存续,很难通过一个人的努力去养活全行。所以我当时到一线的时候,心想我有这样的特征,不能指望我一个人去养活全行的时候,我必须把全员调动起来,只有所有人都努力工作,这行才能变好,这是我很朴素的逻辑。所以我后期做的所谓员工满意度的 9 要素,从 9 个角度开展我的工作,实际上目的都是一个,就是员工感觉不好,我去把它调整过来,调整过来后,他感觉好了,就愿意努力去工作了,就是这么个逻辑。
大家看看,咱们进入正题,一个一个来过一下。第一个是 “用严厉的绩效扣法,也无法驱动员工了,怎么办”。这是我刚到这个行没多长时间就遇到的一个真实案例。我的副手有一天来找我,我是年末到的这个行。副手有一天拿张单子找我,他是干对公的,跟我说:“李行,你看看吧,我们年初就定了个政策,当时我们的网点,1/3 是综合型的网点,2/3 是单功能网点,只干零售业务。当年年初的时候,行里就说要整体推动综合业务,所以下指标,所有的网点要开对公户,要开多少。你看看干了一年了,我们当时定的政策现在得兑现。但是 1/3 原来干对公的那些综合网点整体干得还都不错;后面那 2/3 纯零售的网点,有一半也就是又有 1/3 干了,但是没干到那个数,按照这个政策,得罚 3 万,整体得罚 3 万绩效;剩下那 1/3 干脆就没动,得罚 5 万。” 他来问我,我刚到,地形也不熟,我说:“兄弟,你知道不知道网点的人一个月挣多少绩效?我这 3 万、5 万不是个小数,可能一个网点一个月的绩效有可能到不了 3 万、5 万吧。我说这个力度是不是有点大?我不是新官不理旧账,不是说过去你们定的事咱不执行,我是感觉这个事在过程之中那种力度是否合适,我画了个问号,咱们来探讨。另外我再问你一件事,我们的过程管理在哪?你是到年末拿着这个东西来找我了,我说咱们季度、咱们半年,你发现指标进展不理想的时候,你们过程管了、抓了吗?最后一翻一瞪眼,要扣钱的时候找我来了,这个恐怕是有问题的。” 我说得他脸通红,确实他觉得是有问题。
我说:“顺着说,我这是临时刚想到,第三个,你们分析过没有,这种 3 万、5 万的扣罚力度不小,对员工来说,挺影响他绩效收入的,他们为什么不动?有 1/3 的网点宁愿被你扣 5 万它也不动,是为什么?这个背后的原因你想过没有?” 他一听这个,说:“李行,我还真没想过,我就觉着他们不重视呗。” 我说:“这不是一个不重视,5 万块钱他不会不重视的,他为什么这样,咱们回来去研究研究,我也没有定论。另外一个再衍生出来一个问题,就第四个问题,我说就更麻烦,用 5 万的约束都解决不了问题了,那我其他事项的推进,我是不是都得使比这更大的劲,用更大的约束的方法去约束员工,才会有效果?我说这事乱了,如果真是那样的话,这个行就麻烦了。” 这是我刚到这的一个真实案例。
所以我不知道听课的管理者,如果你们遇到这样的事,你们会怎么办?我觉得可能就两个取向,一部分管理者选择持加更大的压力,扣 5 万不行我扣 10 万,扣 10 万不行我扣 20 万,让员工疼、难受。但我当年的选择不是这样,我认为这事叫 “冤冤相报何时了”,这里边一定是有问题的。我采用了一个什么方法呢?我是到一线去做调研,我倒要看看真实的情况是什么。
我跑了好几个机构之后,很感动。到一家机构有一个小女孩,那个小妹妹跟我说实话,因为行长去,还是有一定压力的。我就问她:“为什么这个指标都不动、不做,宁愿被扣 5 万也不做?” 她说:“李行,实际上是这样,你看咱这么多指标,这个不完成扣,那个不完成扣,扣的还都不老少的,我们最后哪知道自己挣多少钱。站到网点的角度,都被扣蒙了,我都根本不知道我能挣多少钱,我为什么要干活?” 当时说完之后,我说:“你说的对,就是因为我不知道有这么多的扣罚项,如果换位思考,如果是我在扣罚项极严厉、已经都蒙圈的情况下,我也不干了。我干了我努力了,最后可能也没有成果,我这个活干了,其他活没干到逾期,然后被扣了,扣来扣去都扣乱套了。”
所以在后来我总结这个体系的时候,发现了一张图,就是一个理论,叫耶克斯 - 多德森曲线。这是美国的两位心理学家几十年以前研究出来的。它讲的是很朴素的道理,横向横轴是压力水平,也就是你给员工的压力,纵轴是员工取得的业绩。在刚开始的时候,你一点点加大压力水平,他的业绩是往上走的,我们很多管理者习惯用约束的手段,一扣罚,员工业绩就往上走。但是随着业绩往上走,会达到一个峰值,也就是最佳状态。最佳状态出现的时候,再往后你再加大压力,业绩不是往上走,而是往下走。所以这个过程之中,恰恰就是我当时我那个行当时的现状,持续给员工施压,已经无以为继了,你再加大力度,只会更差而不会更好。当我们员工真的 “躺平” 死给你看的时候,管理者你有什么样的办法?刚性的办法,把所有人都开掉,我觉得根本不可能。
所以当时,我很感谢那个小女孩。然后我又问了她一个问题:“小妹妹,你告诉我什么样的绩效体系,你认为你们的满意度会比较高,你认为是一个合理的绩效体系?” 人家很朴素地回答我说:“李行,你看我认为就是多劳多得,干活应该多劳多得。” 所以后来我给她总结了一下,她说的是这样,叫公平、清晰、及时、足额。其实我们聊了很长时间,首先要公平,干这活挣这些钱,我干这活也挣这些钱,大伙都公平;然后很清晰;及时兑现;足额兑现。她希望要这么一个体系。我觉得其实这是员工很朴素的诉求,如果我是一线的员工,我也是希望这样的,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这种感觉。然后叫激励为主,慎用约束,尽量别用约束,因为一扣罚,在整个绩效分配体系里就会乱,就会对其他的项目造成影响。
所以我其实最后得了一个结论,其实员工都挺好的,要相信员工会积极努力,这是我们跟一线研讨完的一个真实的结果。回来之后,我就在跟我的班子开会,当时我就跟他们说:“咱们恐怕得调整,这种扣不是办法。” 所以我们当时定了个原则,叫只奖不罚,线性激励。这是什么概念呢?我把全行的激励政策弄了一张买单大表,其实我是希望谁干了什么活,对应能挣多少钱,很清晰就能算出来。为了配合这个举措,我还优化了我们的绩效考核的系统,自己做了一个小的系统。因为到了网点之后怎么分配给员工,比如说这个员工卖了这个产品,几成分配给他,网点内部达成共识,比如 6 成、7 成到个人,直接我们这个系统上把这都标识好了。每天下班员工录入干了什么活,自动出结果,可以挣多少钱,到月头我们来兑现。我们就是这样一套体系,尤其在存款上。
我们当时做了一个叫 “月日均滚动考核,只奖不罚” 的方案。什么意思呢?就是比如说年初的时点作为一个基数,到了 2 月份的时候,我们盘点 1 月份的工作,月日均涨了一块就奖;2 月份又涨了一块,再奖;3 月份跌下来了,我认为跌下来叫客户正常用款,那跌下来那块就不罚了,因为一罚就乱了。你把跌下来那个坑填上再涨,我继续再奖。我不知道这样说清楚没有。
所以,我们当时把这一系列的政策推出来了。推完之后,我认为会取得比较好的成果。但是一个月过去了,没有成果;两个月过去也没成果,我当时很头疼,心想为什么呢?我说再忍一下,到了第三个月,结果出现了。大家知道为什么第三个月结果出现了吗?因为员工一开始不信,他们被罚怕了。管理者跟他们说这种线性激励,他们觉着是在忽悠他们。第一个月、第二个月发生了什么呢?有涨的有跌的,涨了的真给钱了,跌的真没扣,他们看见了。所以我还是特别开心,从第三个月开始,我所在的银行存款增长呈现出这样的情况:咱们一般是一季度,尤其零售存款增长,一季度是个波峰,二、三季度是个波谷(因为客户用款),然后到四季度又上去,又是个波峰,呈现波浪型。我所在银行的存款从那第三个月开始,是连续 12 个月增长,一路上升。这种增长图形是非常少有的。
其实我后来特别感动的是员工之可爱。我们多数员工是非常非常可爱的,他们的可爱之处在于,如果你行里不跟他们博弈,他们也不跟你博弈,他们会努力工作的。这让我看到了人性非常可贵的一面。所以后来我在总结这个体系的时候,把它列为我们的第一个要素,叫要有公正的绩效体系,也就是公平、清晰、及时、足额,我最后把它浓缩成 “公正的绩效体系”。有了这个公正的绩效体系,要相信员工是愿意努力工作的,他们和钱没仇,线性激励效果会非常好。
在这个案例里,我准备了若干案例。因为这门课程如果要完全展开讲,时间太长,所以我会跳着讲,但这几个主要的案例,我会给大家讲到。后边,我推行的线性激励,是我的一个叫 “全员买单制” 的方案。当时我在全行推,效果就非常好。实质上我觉得它奠定了我所在银行那几年业务发展的一个基础。2017、2018 年的时候,我所在银行整体的业务非常好,不是某一个单项好。比如说我原来干过个人金融部的负责人,干了很长时间,对零售业务熟,但那时不是个人存款好,而是所有业务都好,处于均好的一个状态,这种局面非常难出现。我觉得我制定的这个绩效考核方案,起到了一个非常重大的作用。
当然后边在我的管理实践里面,我还迭代了若干个版本的绩效考核方案。我认为这可能是银行内部管理最重要的基础性管理办法。所以我后边有三个版本,今天没有时间给大家都讲。“全员齐步走制”,我推行的 “全员买单制”,是所有人各取所需,有哪个长项就去做,做完之后会得到激励。“全员齐步走” 是什么呢?我们带上了方向,就是主体方向明确,在这个基础之上,员工干出来的成果,我们都给予激励,这又有了一个优化和进步。
但是我后来也发现,这两个方案其实也有弊端。弊端是什么呢?员工容易因为是线性激励,容易向客户倾销产品,也就是那一端可能会激励过度了,有可能会出现问题。所以后边我又想出了第三个方案,叫 “客户积分制”。在我看来,“客户积分制” 可能是比较终极的方案。实质上,我们每一个银行都有自己的 KPI 体系,用来给各个层级的人下指标。但这套 “客户积分制” 方案,我只能给大伙点个题,因为实在没办法详细讲里面太细节的东西。我们不需要下 KPI 指标,就能让所有岗位上的人不用扬鞭自奋蹄,努力去干正确的事。正确的事是什么?我认为不是销售产品,而是经营客户,围绕着客户需求去配产品服务,客户需要什么就给他配什么,这叫干正事。不用下指标,所有人都在干正事,是靠什么来实现的呢?是靠我们的一个客户积分体系。把所有员工的客户积分进行大排名,我只考核增量,将员工分成 A、B、C、D 四档,增量多的就排第一档,增量最差的就排最后一档。这个过程中有什么好处呢?考核员工增量的时候,他们会干两件事来出增量,第一个就是纯拉增量客户;第二件事要把存量客户维系好,拉来增量,同时存量客户别流失。他们就干这两件事,而这两件事的背后其实又归结为一件事,就是要对客户好,客户有什么需求,就满足客户的需求,别倾销产品把客户弄跑了,弄跑了自己吃亏。所以这样一来,客户的取向跟银行的取向是完全一致的。所有的产品,变成了员工维系客户关系的工具,这就顺了。客户的价值取向、员工的价值取向、银行的价值取向三方一致,不用下指标,所有人不用扬鞭自奋蹄。
其实我日常还在做管理咨询的工作,关于绩效考核体系,其实可以结合银行的情况量身定制。在这个过程中,我想提示大家,毫无疑问,要推一套绩效考核方案的时候,要让员工,尤其是绝大多数的员工满意,要让他们知道正确的方向是什么。在这一点上,完全是有方法的,也可以帮到大家。这是第一点,当用严厉的绩效扣罚无法驱动员工时,我们调过头来,反其道而行之,采用让员工满意的线性激励方式,就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李伯阳
金库网认证讲师
南开大学MBA、高级经济师,国有银行25年管理经验。
  • 要点
    如何理解经营业绩获取的难度以及管理优化的着力点?
    经营业绩获取相对困难,需要付出努力才能提升。然而,通过对四个要素进行分析,比如提高客户关系的熟识度,就能找到工作的着力点,实现N倍的增长。同时,关注员工状态、能力以及客户问题,做到人事合一、经管合一,业绩才有望提升。
  • 要点
    在商业银行管理优化方面,您认为它可以如何对业绩产生促进作用?
    管理优化实际上能够极大促进业绩,很多管理人员面临很大的业绩压力。通过梳理一个包含四个要素的公式(员工状态、员工能力、客户群体和客户关系),我们可以反思当前商业银行在这些方面的现状。只有员工状态良好、能力较强,并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和良好的客户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
  • 要点
    当前商业银行员工状态如何?
    目前很多商业银行的员工压力巨大,甚至出现“内卷”和“躺平”现象。如果一半的员工处于这种状态,那么在“员工状态”这个要素上就需要打折扣。
  • 要点
    员工能力方面的情况怎么样?
    随着新的产品服务推出,我们需要评估员工的能力是否能递进式提升以满足这些需求,不同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表现可能存在差距。
  • 要点
    客户群体和客户关系的情况怎样?
    许多商业银行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但客户关系较差。例如,某些大行VIP客户的熟识度仅10%左右,这意味着大部分VIP客户尚未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这对于综合营销和深入营销来说是个挑战。
  • 要点
    为什么在管理上要特别关注员工状态?
    彼得·德鲁克曾指出,员工通过契约关系进入企业工作,其内在满意度和主动性对于工作效率和产能贡献度至关重要。员工状态不佳会导致绩效能力大打折扣。因此,持续优化管理以提升员工满意度和状态是提高业绩的关键之一。
  • 要点
    您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发现并解决员工状态问题?
    在我作为行长的工作实践中,最初是结合具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来解决问题,后来发现这些解决方案指向一致,即通过优化内部管理来调整员工状态和提升能力。通过案例积累和不断迭代优化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要点
    在当前的对公业务环境下,您如何应对员工状态不佳和团队整体工作氛围的问题?
    我意识到不能仅靠自己去支撑整个银行的业务发展,必须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为此,我提出了员工满意度的九要素,并从九个角度开展工作,目的是解决员工感受不好的根源问题,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和待遇,让员工愿意努力工作。
  • 要点
    您刚到任时遇到一个关于绩效扣罚的真实案例,请描述一下具体情况?对于那些宁愿被重罚也不愿行动的网点,您认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当时由于行里的政策要求所有网点都要开展对公业务,结果部分网点未达到目标,面临3万至5万不等的绩效扣罚。我认为这个力度可能过大,会影响员工的绩效收入,甚至影响其工作积极性。我质疑了网点负责人在年初设定指标后,对于过程管理的关注度及扣罚前是否充分考虑过员工承受能力。网点负责人表示这些网点不重视指标,但5万块的罚款对他们来说并非小数目。我建议深入研究为何他们选择宁愿接受重罚也不愿做出改变,并指出这背后可能存在管理上的问题。
  • 要点
    在面对类似绩效扣罚无效的情况下,您是如何做出决策的?耶克多德森曲线如何解释这种现象以及对管理启示是什么?
    面对这样的困境,一些管理者可能会选择加大压力,但我选择到一线进行调研,了解真实情况。通过与员工交流,我发现由于众多扣罚项的存在,员工已经感到困惑和迷茫,难以明确自身能获得的绩效,进而失去了工作动力。耶克多德森曲线揭示了压力水平与员工业绩之间的关系。在适当的压力下,业绩会提升;但当压力过高时,业绩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会下降。我当时所管理的银行就是由于持续高强度的压力,导致员工压力过大,无法再承受更多压力,进而影响了业绩。这个理论提醒我们,要关注并合理调控员工压力水平,找到最佳的压力点以激发员工的最优业绩。
  • 要点
    在与一线员工沟通中,他们期望的绩效体系是怎样的?
    一线员工期望的绩效体系是公平、清晰、及时、足额的分配机制,即多劳多得,干活就应该相应地多挣钱,并且希望有明确的标准和及时的兑现。
  • 要点
    后来你们行里如何改进了绩效考核方案?
    我们调整了原则,改为“只讲不罚”,强调线性激励,建立了全行的激励政策公示表,让员工能清晰了解到干了什么活就能挣多少钱。同时优化了绩效考核系统,实现网点内部达成共识后将业绩与薪酬挂钩,每天自动计算员工可挣得薪酬,月底兑现。
  • 要点
    存款考核上你们行如何实施线性激励的策略?新的绩效考核方案实施后,效果如何?
    我们在存款考核中实行月度滚动考核,只看存款增长步伐,比如年初设定一个基数,之后每月盘点并相应涨跌,对于因正常用款导致的下跌部分不进行处罚,鼓励员工持续努力提升存款业绩。新方案实施第三个月开始,我行存款增长连续12个月保持正增长,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这证明了公正、公开且公平的绩效体系能够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员工不再与银行博弈,而是积极努力工作。
  • 要点
    当时你们行里推行的绩效考核方案存在什么问题?你们行后来还有哪些关于绩效考核的探索和实践?
    当时推行的绩效考核方案主要问题在于采取扣罚方式激励员工,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员工对激励体系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整体激励效果和团队的积极性。后续我们行迭代出了全员买单制、全员齐步走制以及客户积分制等不同版本的绩效考核方案。其中,客户积分制是最终较为成功的方案,它通过考核客户积分增量,让所有岗位人员围绕经营客户这一目标自发努力,实现客户价值与银行价值的一致,不再依赖于传统的KPI指标驱动。
客服

课程咨询

购物车

购物车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该课程在您的购物车中

该课程在您的待付款订单中

您已购买该课程

开通金库网VIP会员,可享更多学习优惠。

持证人开通会员,学习最多可获25学时

登录或注册以获得最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