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点
在当前基金市场环境下,如何更好地进行基金客户的维护和营销?
今天我们将重点分享三个方面:首先,如何破解“基金好卖不好赚,好赚不好卖”的问题;其次,针对亏损客户,探讨维护和营销的机会;最后,通过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和分析,完善基金投资策略,以更好地服务客户并提升业绩。
-
要点
当前基金行业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困难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当前基金行业面临的问题包括:整体股市处于熊市范围,市场情况严峻;基金行业规模大幅增长,从早年影响面窄变为了现在规模庞大、占比重、影响广泛;以及传统客户维护手段在基金下跌过程中的有效性减弱。
-
要点
为什么现在基金行业的痛苦效应比以往更明显?
主要是因为基金行业整体规模远超以前,并且各类资管产品逐渐基金化,导致其对银行存款及居民存款的影响深远,当市场下跌时,客户的痛苦感知更为强烈。
-
要点
当基金出现亏损时,传统的客户维护手段为何正在失灵?
传统的客户维护手段如建议长期持有、定投以分散风险等,在这一轮基金下跌过程中,由于市场持续走低,客户在短期内看不到回本迹象,对专家理财的信任度下降,导致这些手段的克制性和失效性增强。
-
要点
客户对于“长期持有”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怎样的?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中国投资者普遍认为持有期限达到三年左右才算是长期投资。然而,在基金亏损超过30%的情况下,客户会对未来回本所需的时间产生悲观预期,进而对长期持有的理念产生动摇。
-
要点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长期投资是否还具有有效性?
在当前市场中,由于一些主题性基金(如医药生物和新能源)出现较大跌幅,长期投资的有效性可能受到挑战。客户可能会因担心回本周期过长而失去信心,转向短期投资或频繁买卖,这可能导致第二次伤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维持长期投资策略的有效性变得困难。
-
要点
定投策略在这轮行情中为何表现不佳?
本轮行情具有高位震荡的特点,这使得基金定投的成本并未如预期那样随着市场下跌而逐渐摊平,反而可能被锁定在一个较高的位置。在低位震荡时,前期定投的影响远大于后期,导致即使市场继续下跌,定投收益也很难进一步改善。因此,定投在这次行情中表现不佳,让许多客户对定投作为长期投资解决方案的信心受到了动摇。
-
要点
专家理财在市场下跌时为何难以满足客户需求?
在市场下跌过程中,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表现普遍不佳,这使得许多投资者对专家理财感到失望。此外,在基金销售和维护难、方法少的困境下,理财师需要理解基金营销与客户盈利之间的关系,并找到解决方案来激活客户。基金营销往往以刺激人性弱点为卖方维度,而买方角度则强调控制情绪。这两种视角存在冲突,而协调好两者关系对于解决好卖不好赚、好赚不好卖的问题至关重要。在基金营销中,虽然卖方可以通过强调过去业绩来吸引客户,但在买方角度,投资者更需要理性判断和有效控制投资情绪。
-
要点
在销售普通商品时,营销策略主要是什么?
在销售普通商品时,营销策略通常包括通过各种营销技巧、打折促销等方式刺激人性弱点,以促使消费者接受并购买产品。
-
要点
基金销售与销售普通商品有何不同之处?
基金销售不仅是一个动作,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销售、服务以及结果反馈。客户需要长期持有并最终获得投资结果,因此它强调的是销售后的服务和与客户共同总结提高的过程,而非单纯追求短期成交。
-
要点
买热门基金的投资策略是否会对客户收益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根据某证券公司研究数据,持续购买热门基金并构建组合,其收益表现与市场平均水平差异不大,未必能跑赢市场。这意味着频繁购买热门基金这一策略,并不会给客户带来显著超额回报,因此客户的投资损失与卖方的营销策略之间并非想象中那么大。
-
要点
基金营销中存在哪些传统客户维护手段失灵的原因?如何改善基金客户未来的盈利能力?
传统客户维护手段如长期持有、基金定投等,在一定程度上是为卖基金而设计的方法,而非真正有效的客户维护手段。这些策略更多地站在卖方角度,而非从客户需求出发,所以容易导致客户体验不佳。改善基金客户未来盈利能力的关键在于总结过去亏损的经验,并尽量避免重蹈覆辙。减少投资过程中的亏损额,尤其是限制住那些可预见的、重复出现的错误,这比单纯追求赚钱技巧更为直接有效。
-
要点
在基金投资中,客户亏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客户亏钱的主要原因不是基金公司传递的理念或频繁交易、未能长期持有等常见说法,而更可能是由于从众效应、代表性偏差、损失厌恶以及有限注意力这四大心理效应。
-
要点
从众效应在基金投资中具体是如何体现的?为什么从众效应会导致投资者做出不利的投资决策?
从众效应是基金亏损的最大“杀手”,体现在大部分投资者在基金净值较高时买入,如中欧医疗健康基金在2020年底至2021年间规模暴涨,而早期投资者则可能在较低估值时买入。从众心理导致大量资金涌入,推高资产估值,使得即使基金整体有可观回报,个别投资者也可能因买入时点过高而出现亏损。从众效应本质上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趋利避害行为特征,即倾向于与大多数人站在一起以求安全感。但在金融市场中,盲目跟风可能导致资产价格被推至过高水平,从而给投资者带来潜在的风险。
-
要点
面对从众效应,投资者应该如何做出理性决策?
投资者应避免用从众心理来指导投资决策,尤其不应在资产价格较高时买入。应当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坚持“不买贵,不卖贵”的原则,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
要点
从众效应如何影响投资者对基金净值变化的感知?
当基金净值处于较低位置时,投资者可能觉得相对安全并选择买入;而当净值上升到一定高位时,即使基金净值仍在上涨趋势中,投资者也会变得恐惧和担忧风险。这种现象也是从众效应在发挥作用,因为它影响了投资者对于市场环境和投资决策的心理判断。
-
要点
在连续翻硬币10次后,第11次正面的概率是比50%高还是低?
第11次翻正面的概率仍然是50%,因为翻硬币具有随机性,无论之前的结果如何,每次翻硬币的概率始终保持不变。
-
要点
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经理或产品时,可能会陷入哪种代表性偏差?
投资者可能会受到代表性偏差的影响,即只关注基金经理创造的超额收益(例如年化回报率中的5%),而忽视了大部分收益可能来自于市场的整体上涨(即平均回报率中的10%)。这种情况下,看似在选产品,但实际上的选择可能更接近随机,导致最终的投资决策可能并不准确。
-
要点
损失厌恶如何影响投资者在基金投资中的决策?
损失厌恶是指人们对于损失的厌恶情绪远大于对同等金额盈利的快感,通常比例为2比1。当基金出现浮亏时,投资者往往难以坚持持有并承受进一步的下跌风险,而当基金开始上涨时,投资者可能会过早卖出,只抓住部分涨幅,从而导致在长期投资中出现亏损。这主要是由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与盈亏情况密切相关,且这种偏好会随时间和市场变化而变化。
-
要点
在基金投资中,当客户处于浮亏状态时,损失厌恶心理如何影响他们的风险偏好?
当客户处于浮亏状态时,损失厌恶心理会导致他们的风险偏好上升。具体表现为在面临亏损的情况下,客户可能选择补仓以降低损失,这实际上反映了他们愿意在风险中投入更多,是一种风险偏好上升的现象。
-
要点
对于盈利的客户,损失厌恶心理的影响是什么?
对于盈利的客户,尽管他们已经赚到钱,但当市场出现调整时,他们可能会因为损失厌恶而选择平仓卖出,从而带来风险厌恶型配置。例如,当基金从1.2调整到1.0时,许多客户可能会选择卖出止损,这是损失厌恶带来的客户投资心理第一层变化。
-
要点
客户在亏损和平仓时,这两种情况下损失厌恶心理会引发怎样的不同反应?
亏损情况下,客户有较强的买入动机来补仓;而平仓则会导致风险偏好大幅下降,客户可能变得极度恐惧风险,甚至决定不再投资基金或股票市场,并倾向于接受无风险的产品。
-
要点
客户在牛市和熊市周期中,风险偏好有何变化以及为何经历牛熊轮回会让客户产生这种变化?如何看待客户在盈利后继续投资高风险产品的现象?
客户在亏损时,平仓止损后风险偏好大幅下降,可能会错过下一次牛市的低位买入机会,因为害怕风险而需要市场大幅上涨才能重新进入市场。相反,在盈利状态下,客户风险偏好上升,更容易接受高风险产品,但若在此时卖出止损,可能会影响其后续对高风险产品的接受度。当客户盈利后,由于有限注意力和追求简单易得信息的心理特点,他们会更愿意接受高风险产品,并可能主动寻找这类产品进行投资。